忆唯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世界观察

起名泰宁泰宁边区自治委员会成立始末

发表于:2025-10-21 10:14:09 来源:忆唯资讯

1938年5月,山东省委南上庄会议之后,朱蓂阶被派回宁阳东庄开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团政委程照轩找到武效周,让其协助朱蓂阶工作。

东庄位于津浦铁路以东,向东直通沂蒙山区,是日本侵略者控制的心脏地带,周围驻有日军的4个中队和泰安、宁阳、泗水县的伪军大队。

在这样一个被敌人严密统治的地区,要公开打出党的旗帜,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不等立足很可能就会遭到破坏。据此他们考虑,以灰色面目,以“自治”的名义建立政权,更有利于根据地的建立。

于是,朱蓂阶、武效周根据省委领导“宜以灰色面目出现,建立政权”的指示,先后与宁阳九区、泰安七区教育界的进步人士范炳章、李冠三、查丹宸等人商定,在宁阳东庄和泰安石崮(抗战时属泰安县)一带,建立一个外白内红的抗日政权,因该地处于泰安、宁阳两县交界,故取名为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简称“自治会”)。

1938年6月,朱蓂阶、武效周等组织召开地方进步人士、开明士绅和抗日积极分子会议,民主推举产生了由23名委员组成的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朱蓂阶当选为主任委员,范炳章、李冠三等当选为常务委员。

“自治会”还下设东庄、霄岚、南山阴、泰安、花观、海子、东太平7个分会,分会以下设若干村自治组织。

“自治会”作为泰宁边区的最高政权组织形式,执行两种任务:一种是以维持会、自卫团、伪政权的面目与敌人周旋;另一种是利用公开的“伪政权”作掩护,履行抗日政权的义务。

其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各界爱国人士,抗日救国,保卫家乡,保卫人民利益。

“自治会”成立后,不仅建立了村级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开办了抗日小学,而且还在各村开展了土地申报工作,并整顿了集贸市场,统一了税收管理,印制了“自治区流通券”等。

“自治会”实质上已经成为泰宁边区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秘密的抗日民主政权。因而,它的影响不断扩大,其工作覆盖面已由最初的20多个村庄发展到117个村庄,其中包括泗水北部、曲阜东北部的一些村庄,所以“自治会”也曾一度称作“曲泗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

曲泗宁县委还在“自治会”活动区内发展党员,建立组织,确保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这一地区的贯彻执行,使这块不大的根据地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得以生存和发展,并充分发挥了它独特的、重大的历史作用。

由于叛徒姬××出卖,1940年7月,“自治会”的真实面目暴露后,敌人便以集训为名,把“自治会”自卫团总部的特务队调到华丰煤矿据点,后押送宁阳县城,企图送到东北给日军当苦工,当押送到兖州火车站时,在队长许兴仁的率领下全部逃出。

同时,伪宁阳县长王绍武纠集伪军700余人,在汉奸头子鹿庆茹的带领下,配合日军向自治区驻地——东庄发动进攻。他们采取步步为营、村村驻兵的办法,压缩“自治会”的自治区域,不几天,“自治区”很快被伪化。

鉴于此种情况,我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共300余人、200多支枪实行战略转移,当队伍转移到石莱以南南北桥时,遭遇汉奸头子万金山的伪军千余人,在与敌激战3天之后,一一五师也派六八六团前来增援,打的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10月,泰宁县委根据中共尼山地委的指示,把“自治会”这个灰色政权变成公开的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泰宁办事处,并以突围出来的特务队员为骨干,集结各村自卫队员约400人枪,编为泰宁大队,朱蓂阶任大队长。至此,历时两年零三个月为山东抗战做出特殊贡献的外白内红的灰色政权“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胜利完成了党赋予它的神圣使命。

泰宁办事处公开打出抗日救国的大旗,使这块秘密根据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但日伪军也更加强了对该区的封锁控制,使泰宁边区的抗日斗争仍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

通信电源技术期刊

产城官网

对联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