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混音师做一个混音师是什么样的体验
做一个混音师是什么样的体验?
对大多数人来说,尝试做一名混音师是一个非常可怜可悲的过程。
因为所有你的水平、经验,
跟你的意识关系不大。
所有指标就摆在那,都建立在混音声学硬件环境质量之上。
这里面天差地别。
涉及到DA转换硬件,差别从几百块到几万块。
涉及到效果器硬件,从免费盗版插件到几万块一条电子管压缩器。
涉及到监听环境,从几百块耳机到几十万精装修混音室。
所有这一切,只是因为混音是一个意识与标准并重的专业领域。
混音工程师,工程这俩字不是随便叫的。一个优秀的混音师,同时也是一个偏执狂类型的声学程序员。
经常被热议的那些所谓的混音技巧、小聪明、小创意,甚至于什么频率摆放,那都归结于编曲水平,只属于混音师必须掌握的一小部分。而这些东西最迷惑人,年轻人很难理解。没有硬件的支持,弯路永远是弯路,没有捷径没有尽头。为什么说可怜可悲呢,因为你的耳朵只有一对,没有标准的声学混音建模环境和音质烘培,你的耳朵听到的永远是错误的声音,你会陷入无止境错误的自我纠错甚至自我陶醉之中。
最可悲的是,大部分职业混音师,他的价值并不是自己的混音技巧,而是他能够在哪混音。客户看待混音师,也更多考虑的是预算能够在哪种条件的混音棚制作,而不是哪位混音师。钱少就找小工作室,钱多去美国欧洲都有可能。
所以用“混音师”这个身份进入社会或者撩妹,一点用都没有,那也许代表你仅仅是个文艺宅男。你得在“混音师”前面标注某某知名Studio才管用。
亲身经历,牛逼的唱片公司监制不管去哪个棚里指挥混音师,随身带一条Focus电子管红条,四万多块。你别说你能耐多高,先把这条暖热了,插上每一轨过一遍DA再说。是的,你不知道还有监制?以为当上混音师就能心比天高的你趴在调音台前顶多就是一个技术工人。你的每一步都得经过监制首肯。
于是你绝对想不到的问题来了!混音师还得学到一身八面玲珑的性格,笑容常挂嘴边。如果说知乎天天有人吐槽受不了甲方隔三岔五的更改方案,那么我恭喜你,在录音棚,你有机会和甲方随时亲密接触,随时接受他苛刻的更改方案和毫无人性的语言命令,你要是个性稍微强一点,绝逼坚持不了十分钟。可是你并不知道,就算监制再如何瞎指挥,业内背后指责的第一对象永远是混音师。
只有监制可以指挥你是么?图样图森破。关于甲方的一切人马都能把你压迫到喘不过气来。别说那些苦逼得恨不得半个月吃住在混音棚24小时盯着你,就指着你的神奇操作让他一夜暴红的歌手乐手演员,偶尔来串门的老板情人都能给你提上一条她觉得很棒的想法。至于怎么实现,那是你的事情。拿到混音素材的前半小时兴奋感会很快消逝,大部分时间你将面对的并不是调音台和监听音箱,而是如何说服客户。客户不满意,你永远也无法结束这可悲的混音之旅。
那时候非常喜欢Radiohead的那首《High and Dry》,仿佛一条困在泥浆中用尽力气张嘴喘息却看着自己慢慢干枯的鱼,选择了混音这个行业,拿着几百上千的时薪,却只想逃离这命运。更多的混音师怀着进入行业即产生的危机感,所以你看到他们没有娱乐生活,没日没夜苦干,攒的钱却不停地投入到混音设备的购买中。因为他们都想有个属于自己的混音棚,能够让自己决定自己的混音,哪怕就一次。
可是,能够做到客户做唱片先毕恭毕敬求混音师,地点由混音师随便选,到各大录音棚被接待如同明星一样的,当年整个北京不超过五个人。在唱片业如此不景气的今天,目测不超过三个人。
妹子如果你遇到一个混音师,就嫁了吧。你再也找不到比他脾气更好性格更温柔成熟稳重更能赚钱养家的好男人了。
混音师,是个极其专业的职业。也是一个极其幕后的职业。更是一个摧残心灵的职业。年轻人如果你没有一个优质的混音场所,没有天生憨厚忍耐的个性,却有颜值,有热情,躁动,想成为明星,真心喜欢音乐的话,还是多做做创作吧。好好保护你的作品版权,没准还没来得及混音就烂大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