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哪些观点明神宗实录中是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有哪些观点?《明神宗实录》中是如何记载的?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关于建文帝的生死,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近年来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而我认为,南京城破后建文帝并没有烧死,他逃出皇宫,流亡多年,晚年又回到了京城。这个谜题的最靠谱的答案其实就在《明神宗实录》当中。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第二年,朱允炆改年号为“建文”,所以历史上习惯称他为建文帝。建文元年(1399年),被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6月13日,朱棣率领大军攻入南京,皇宫成为一片火海,建文帝下落不明。从此,建文帝的生死成了一桩历史谜案,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
首先,这一段对话被记入《明神宗实录》,说明神宗皇帝和张居正确实有过这么一段谈话,既不是后人的胡乱猜测,也不是凭空捏造。
其次,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皇帝的老师,一心要把朱翊钧教导成为一代圣君,他在皇帝面前是极为方正和严厉的。他不会说没有根据的话,更不会制造谣言或是传播八卦消息。所以可以确定,张居正本人一定认为“建文帝未死,晚年入京”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然他不会讲给小皇帝听。
再次,张居正的说法是有根据的,是“先朝故老相传”。在万历之前,张居正历仕嘉靖、隆庆两朝,和相传建文帝进京的正统五年相隔百年左右,当年的掌故在朝中流传也属正常。而这种说法能得到张居正的认可,那么传播消息的人必定是有身份、有地位朝中大臣,不会是信口雌黄之辈,而且,传播者也不会只有一人。所谓无风不起浪,能在朝堂上流传这么久的消息,不可能完全是人们的向壁虚构。
所以,我认为,《明神宗实录》里的这段记载,就是建文帝下落之谜的最好答案。有这一份颇为可靠的证据在,再结合《石匮书》《明史纪事本末》《皇明资治通纪》等史料(虽然诸多史料里的细节不完全相同,因为事件的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偏差或是添油加醋是现象发生,但故事的主线是一致的)的说法,我们可以认定,在没有出现更有力的证据之前,建文帝“出亡为僧,晚年进京”的说法就是最为可能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明实录》,《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里拼命掩盖的历史真相,却在《明神宗实录》里现出了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