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却在26岁去世
25岁写下“滕王阁序”的王勃,却在26岁去世
朋友因病匆匆离世,年仅三十有余,让人扼腕叹息。末了,很多人想到了一个词--天妒英才。一个人才华太过出众,就连上天都嫉妒起来,以致让他命运坎坷。
大家嗟叹的是生命的逝去,惋惜的是无处安放的才华。
举凡历史,有很多有才之人走了“天妒英才”这个路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西楚霸王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真乃一世英雄,最后却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年仅30岁;西汉名将霍去病“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军事才能异乎常人,却因病去世,年仅24岁;东吴奠基人孙策“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却在丹徒狩猎时为刺客所伤,不久身亡,年仅26岁。
时间到了初唐,有四位杰出人物的下场不怎么好。他们年少才高,官小名大,是为“初唐四杰”。四杰之中,骆宾王仕途坎坷,因为助徐敬业“造反”而下落不明;卢照邻仕途受挫,官场失意,并且身患风疾,不堪重负,投水自尽;杨炯则抑郁半生,最后勉强落个善终。
9岁时,王勃读历史学家颜师古注的《汉书》时,就能指出其中的瑕疵,并著《指瑕》十卷;
10岁时,王勃已经饱览诗书,尤其对儒家经典《六经》极为擅长;
12岁时,学有余力的王勃已经在长安学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须知这是很多科举士子有所功名后才进行的事。
16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创造了未冠而仕的神话。
年轻时的一帆风顺并未成就王勃仕途的成功。回顾历史,大凡有才之人,都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恃才傲物,以致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一个重要人物。东汉的杨修学问渊博,很有才华,时常在曹操面前卖弄学问,加之又参与了夺嫡之争,最终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在历史的惯性下,王勃也不能免俗。
王勃入朝为官后,又到沛王李贤的王府担任修撰,很得器重。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作《檄英王鸡文》渲染。这件事被唐高宗知道后,认为王勃有挑拨离间之嫌,便将他逐出长安。离京后,王勃投靠老朋友凌季友担任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很多人认为,王勃是被同僚设计构陷的)。 王勃因此入狱,仕途就此终结。而他的父亲王福畴因此受到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出狱后,南下寻父,途径南昌,这才有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王勃之所以被后世时常提及,除了命运多舛外,还因为他留下大量的不朽名篇。王勃为文为诗,几乎篇篇经典,首首叫绝。我们从中可窥他“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和“文章经国”的教化功能。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这样评论道“王勃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抒写悲凉,洗尽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这是王勃诗歌文章的特征,又何尝不是他生命的写照。
- 上一篇:单雄信非常爱交朋友为何最后却众叛亲离呢
- 下一篇:揭秘性格古怪的朱元璋的那些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