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割据于重庆的大夏国怎么灭亡的
明朝建立后,割据于重庆的“大夏国”怎么灭亡的?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实际上,朱元璋此时并没有统一天下,他占领的地盘也仅限于江淮一带,北面的元朝还占据着元大都(今北京市)等京津冀地区,山西、陕西、甘肃等河西走廊还在元朝的统治下,东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或是元朝的地方割据军阀占领着,或是其他农民起义军占领着。
除此之外,在西南还有割据于蜀地的“大夏国”。大夏国是元末红巾军将领徐寿辉部将明玉珍(1329年—1366年)创立的。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天统,并定都于重庆,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定都于重庆的王朝,虽然存在较为短暂。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春,明玉珍病逝,享年38岁,年仅10岁的太子明升(1356年―1393年)继位,并由其母彭氏垂帘听政。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由徐达、常遇春率领的明军攻克元大都后,明升还给明太祖朱元璋写信祝贺。
廖永忠计算青衣兵已经越过关卡,就带领水兵逆江而上猛攻。守将邹兴指挥夏兵抗击明军的进攻,正在激战中,忽然后面漂下数十条小船,上面载着青衣兵,乱箭齐发,夏兵首尾受攻,一时手忙脚乱,而邹兴又被一箭射中头颅,当即毙命,夏兵遂溃散。
廖永忠乘胜攻下重庆的门户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并驻扎于铜锣峡。
年仅15岁的明升得知明军大队人马杀到,大为恐惧,召集群臣商议,左丞相刘仁劝明升逃往成都,而明升的母亲哭着说:“成都可到,亦仅延旦夕命。大军所过,势如破竹,不如早降以活民命。”(《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
于是,明升派遣使者携带奏章前去乞降。明升反绑双手,口衔玉璧,与母亲彭氏及夏国官员出城投降。
汤和下马接过玉璧,廖永忠替明升松绑,然后好言安慰,并下令诸将不得侵扰宫廷,随即入城安抚百姓,然后派人护送明升及母亲彭氏到南京。
这时,成都、保宁仍然坚守不降。傅友德遂派大军向成都杀来,在城外,已经大败向大亨所带领的夏兵。
几日后,傅友德指挥明军围攻成都。戴寿驱出象群来战,势不可挡。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自己身中数箭也毫不后退,将士们遂也殊死作战。大象被对面的火器攻击,乃调头而跑,又踩死许多蜀人。
戴寿、向大亨等人获悉其主明升已降,自己也无力再战,只得登记府库、仓廪钱粮,反绑双手到军门投降,成都遂平。
傅友德又移师保宁,正巧江夏侯周德兴领兵前来,两下攻击,保守当即被攻破,吴友仁无路可逃,被明军擒住,蜀地遂平。
明升被带到京城后,朱元璋召见他,他吓得浑身发抖,朱元璋和颜悦色地安慰他,并封他为归义侯,还在京城里赐给他府邸居住。
汤和等人从蜀地班师回来,一路上带着戴寿、向大亨、吴友仁等人,不料,戴寿、向大亨乘汤和不备竟投河自尽。吴友仁被绑在船里,一直押解到京城,最后被斩首示众,其余的降将都被发配到了徐州。
洪武五年(1372年),由于明升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经常会面发牢骚。这二人都还是十几岁的孩子,朱元璋怕他们受人蛊惑,日后危及大明政权,就派人将他们远远地送到高丽国安置。
明升到达高丽后,娶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后育有四子,从此在朝鲜半岛代代相传。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升病逝于高丽,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