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魏国太傅钟毓在历史上能力如何
父亲是魏国太傅,钟毓在历史上能力如何?
钟毓(?-263年),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一带)人。三国时期的魏国大臣,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由此,对于钟毓来说,父亲钟繇作为魏国的太傅,自然可以称之为朝廷重臣了。比如曹魏后期,司马懿就曾担任太傅这一官职。至于钟毓的弟弟钟会,则率军参加了魏灭蜀之战,成为消灭蜀汉的功臣。因为钟繇、钟会的名气,促使钟毓经常被人们所忽略。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不过,在笔者看来,在曹魏历史上,钟毓辅佐曹叡等皇帝,并协助司马昭平定叛乱,同样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大臣。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钟毓这位历史人物。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钟毓,字稚叔,三国时期的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十四岁时起家任散骑侍郎。谈笑机灵敏捷,有其父之遗风。由此,对于钟毓来说,可以称之为年少成名。当然,对于钟毓的弟弟钟会,也是年幼的时候就非常聪慧。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得知这一消息后,魏明帝曹叡打算亲自率军讨伐,也即御驾亲征。对此,钟毓表达了反对的意见。在此背景下,曹叡虽然来到了长安,却没有亲临前线战场。不久之后,因为张郃在街亭击败了马谡,这促使诸葛亮选择了退军。在此基础上,钟毓被魏明帝曹叡晋升为为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明清时期为从二品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对此,在笔者看来,担任黄门侍郎这一官职,意味着钟毓获得了魏明帝曹叡的信任和器重。
四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钟毓作为钟会的亲哥哥,对自己的弟弟知根知底。在此基础上,钟毓曾私下告诫司马昭说:“我弟弟才智过人 但好玩弄权术,恐怕野心不小,不可不提防。”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若将来果然如此,则吾只治钟会之罪而不累及钟氏一门。”对此,在笔者看来,钟毓这么做,自然是担心钟会日后谋反,司马昭会诛杀整个钟繇家族。现在,得到了司马昭的承诺,钟毓至少可以保全自己家族的部分后人了。
景元四年冬(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之前,钟毓去世后,曹魏追赠车骑将军,谥号惠侯。景元五年(264年),和钟毓之前的预料一样,灭亡蜀汉之后,钟会果然谋反。当然,钟会造反没有成功,而是迅速兵变被杀。在钟会被杀之后,钟氏依律当诛三族,不过,司马昭履行了之前对钟毓的承诺,对已病亡的钟毓网开一面。所以,钟毓的儿子钟峻、钟辿不仅逃过了一劫,而且官爵如故,这自然要感谢钟毓的先见之明。换而言之,钟毓、钟会兄弟都非常聪慧,但是,真正说到大智慧的话,显然是钟会的兄长钟毓更胜一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