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唯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开课啦

毒蛇怎么防治小窍门原创漫画科普李博士教你

发表于:2025-10-28 09:45:52 来源:忆唯资讯

每年的夏、秋季是毒蛇出没最频繁的时候。相信有不少小伙伴们在爬山过程都有见过毒蛇,毒蛇咬伤是常见的野外动物袭击事件,其中绝大多数是四肢被咬伤,所以当野外活动时要到杂草丛生的地方,要万分注意。那么被毒蛇咬伤后如何紧急处理呢?李博士为您讲述相关的中毒急救知识。

一、什么是毒蛇咬伤及中国蛇的种类?

Hanna今天参加课外科普,给小学生讲解毒蛇咬伤如何处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毒蛇咬伤,是指人体被毒蛇咬伤后,其毒液经过伤口进入人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中毒疾病,其发病速度快,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并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中国蛇类有 160 余种,其中毒蛇约有 50 余种,有剧毒、危害剧大的有 10 余种。

二、毒蛇咬伤后有哪些表现?

小朋友问Hanna,毒蛇咬伤后都有那些表现呢?Hanna说毒蛇咬伤的发病与蛇毒的类型和患者被咬伤的部位相关。不同类型的蛇毒引起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被咬后一般表现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出血性,第二类是神经性,第三类是混合类。

1、出血性的常常表现为伤口灼痛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发烧、恶心呕吐,被咬后24小时内无治疗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2、神经性的常常表现为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无力,口吃、呼吸衰竭等。

3、混合性的同时具有神经毒和血循毒,对神经和血液循环的作用各有偏重。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会逐渐呈现。

三、如何判断蛇是否有毒?

班级的同学问Hanna,怎么判断蛇是否有毒呢?Hanna说这个问题非常好,被毒蛇咬伤后切忌惊慌,首先要判明是否为毒蛇咬伤。这可通过蛇的牙痕进行判断,无毒蛇的牙痕多呈一排或两排,而毒蛇的牙痕则多呈两点(一对)或数点(2-3对)。

四、被毒蛇咬伤后如何现场紧急处理?

班级的老师问Hanna,被毒蛇咬伤后我们现场该怎么办呢?Hanna告诉大家,现场急救要记住以下几点:冷静、拔毒牙 、火烧、结扎、切开、水洗、送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越早越好。

1、冷静:被毒蛇咬伤后,一定要保持冷静,唯有冷静,才可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自救。切忌不可以快速奔跑,那样血液循环加速,蛇毒经过血液循环侵入人体的速度就会加快。

2、拔毒牙:毒牙内有毒液,以最快的速度拔出毒牙,再进一步急救,以免造成更多的蛇毒侵入人体。

3、火烧:蛇毒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蛋白质和多肽的酶,遇到高温可变性,所以在野外,用火烧伤口,是最简易和有效的急救方法,火烧不必把伤口烧焦,只需要伤口皮肤起水泡就可以了。

4、结扎: 结扎越早进行越好,结扎的时候,远心端可以摸到动脉的搏动,这种松紧度最好。每半小时到1小时松开结扎3分钟,否则肢体坏死,最后被迫截肢。

5、水洗:伤口用流动干净水冲洗。

6、切开:在拔出毒牙,洗掉伤口毒液后,可以“一”字形切开,也可以“十”字形切开,切开到皮下有渗血后,要继续用水清洗伤口。

7、送医院:做完上述应急处理后,应该马上送医院,记住要带上蛇的图片,可以快速识别是何种毒蛇咬伤,以便找到对症药物及时治疗。

五、如何预防毒蛇咬伤?

Hanna最后向大家讲述了在野外郊游,如何预防毒蛇咬伤。

1、预防毒蛇咬伤最好的方法是需要带一个毒蛇咬伤急救盒,这是目前最理想的预防毒蛇咬伤的方法。

2、其次就是避免和毒蛇接触,也就是说用打草惊蛇的方法驱赶毒蛇。

3、最后,预防毒蛇咬伤还需要全副武装的出行比较安全,需要穿厚厚的裤子。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在遇到毒蛇咬伤时晓得该咋个办了吧!希望小伙伴们能宣传教育毒蛇咬伤,减轻伤害。

编后语:

毒蛇咬伤有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治疗复杂等特点,若救治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伤残,严重者危及生命,是一种极度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蛇咬伤的院前急救十分重要。因此通过本期科普漫画的讲解,我们初步可以了解对户外毒蛇咬伤的紧急处理方法,降低死亡率。如果通过这个漫画科普您觉着有用,请不要犹豫点击转发,让更多的小伙伴们了解并学会毒蛇咬伤的处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们会及时解答。请大家关注“李博士医学科普”。

参考文献:

[1]毒蛇咬伤[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5):55-56.

[2]黄明伟,李秀花,孔来法,陈铁江.毒蛇咬伤治疗进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1(5):301-303.

[3]张航.毒蛇咬伤如何进行急救处理[J].家庭医药,2019,(5):114.

[4]姜胜文,吴家和,周宗艳.中小学生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J].广西医学,2018,40(19):2363-2365.

[5]罗威.毒蛇咬伤治疗概况[J].蛇志,2013,25(1):46-49.

免责声明:

以上所有文字是根据我们医疗团队的经验和国内外文献查询得来的,希望以上的资料对您有帮助,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您的关注!!

转载须知:

我们只做原创作品,欢迎各位留言,也欢迎大家转载、转发,但不要盗用我们图片,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转载、转发需按以下格式:

1、在文章开始前加入以下内容:

本文来自今日头条:李博士医学科普

策划:李博士

文字:木目医生、田心护士

绘图:数米

编排:南瓜先生

现代畜牧科技期刊官网

汽车电器杂志社

交通科技与管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