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起名旅顺城里老桥中日名称对照
小城旅顺因水而秀,因桥而美。中心河、龙河、太阳河三条河上面有风格不同,造型各异的桥。本文简略地介绍一下城里老桥,中日名称对照,仅供你参考。
启新桥位于中心河上游。清末时为木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重建,称朝颜桥。1949年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0米,宽9米,改称现名。(没有发现重建后的启新桥照片)
菜市桥位于菜市街东端。清末时为木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重建,长9.5米,宽6米,称花水桥。1949年改为现名。
兆麟桥位于忠诚街北端。清末时为木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重建,长12.3米,宽14.4米,称大津桥。1949年,为纪念李兆麟将军改为现名。1954年加宽。
民主桥位于九三路南端。清末时为木桥,1911年,改木桥为钢筋混凝土桥,长14.21米,宽18米,称迎桥。1905年1月13日,日军战胜俄军举行入城式。城里战败的俄军、市民代表在木桥两边手持日本旗迎接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及幕僚骑着高头大马入城。为炫耀日军攻克旅顺的战绩,殖民当局把清政府修建的无名木桥改为“迎桥”。1949年改称现名民主桥。
和平桥,位于长江路北端,水上漂附近。清末时为木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2.6米,宽11.30米,时称海云桥。解放后改为和平桥。
海岸桥位于中心河入海处。俄国强租旅大时修建大木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长23.80米,宽10.90米,时称东洋桥。1949年改为海岸桥。2007年因年久失修拆除老桥,在原位置上修建新桥。同年3月13日,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旅顺“东洋桥”桥垛正式入藏旅顺博物苑。
解放桥位于龙河入海口。1910年,日本殖民当局将龙河入海口俄国人修建的木桥改建为钢结构的单孔上拱桥,时称“日本桥”。该桥长29.50米,宽15.90米。这座铁桥成为当时旅顺的一景。解放后,改为解放桥。1954年春天,旅顺市政拆除日本人建的钢结构单孔桥,改建成长31米,宽12米,两孔钢筋混凝土桥。
友谊桥位于太阳沟友谊路西端,海军基地司令部门前,横跨在太阳河上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原名为广濑桥。1945年苏军进驻旅顺,为纪念中苏友好,1949年改为友谊桥。1961年重建。广濑桥是为纪念广濑武夫而修建的。广濑武夫(1868年7月16日——1904年3月27日)是明治时代的日本海军军人,曾两次参加对旅顺港的闭塞战。在第二次旅顺港闭塞作战时,为了搜救部下杉野孙七而被俄军炮弹炸死,被奉为军神,供奉在靖国神社里。
胜利桥位于斯大林路西端,建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原名大迫桥。解放后改为胜利桥。
茂林桥位于茂林街,原名月见桥。1953年重修,因此地林木茂盛而取名茂林桥。
兴亚桥位于旅顺原工科大学,现解放军967医院东面墙外。为旅顺地区现存唯一日据时期桥梁,建成于1944年(即昭和19年)3月30日。桥长 19米,宽8米。名为兴亚桥。旅顺工科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以复兴亚洲为己任,从而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此桥因为在军事管区内且废弃多年,仍保留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