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唯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经济生活

三隆起名灵山县19个乡镇街道名称的由来及

发表于:2025-10-21 10:16:21 来源:忆唯资讯

灵山县是钦州市辖县。灵山县古称南宾县。因县治西有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据(清)杨丕复《舆地沿革表》记载:“县治西有灵山,(唐)移南宾县治此山下,故名灵山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南宾县为灵山县。以县治附近有灵山,故称灵山县。2022年户籍人口为168.708万,2022年常住人口为122.08万,是广西第三人口大县。仅次于桂平和博白。面积3550km²。2022年灵山县的GDP为361.44亿元。是全国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和西部百强县。

灵山县辖19个乡镇街道。其中2个街道,17个乡镇。

灵城街道:灵城即灵山县城。位于灵山县中部,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面积6平方公里。工业主要名优产品有火柴、纸箱、烟花、炮竹、塑料制品、棉织等产品,主要名优产品有鱼苗、麻鸡、烤鸭以及荔枝、龙眼、马蹄(荠荸)、茨菇、莲藕等。“灵山火柴”多年被评为部优产品。

三海街道:以名胜古迹三海岩取名。三海岩在六峰山西侧,由龟岩、钱岩、月岩三个洞组成,又取沧海桑田三变之意,故名。

新圩镇:因驻地新圩得名。新圩原称笋圩,传清初,当地群众常拿竹笋到驻地一带售卖,渐成圩市,称笋圩,清道光十年改成新圩。是全国重点镇。位于灵山县城南郊,面积168平方公里。是灵山县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

丰塘镇:因驻地丰塘圩而得名。因当地物产丰富,池塘较多,故名。位于灵山东北部,面积118平方公里。丰塘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当地的“绿思灵”矿泉水是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矿泉水。丰塘镇是灵山县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丰塘三黄鸡”远销海南、广东及区内南宁、柳州、钦州、北海等地。

平山镇:因驻地平山圩而得名。原驻地在距现址2千米处,周围都是高山,该地为腹地,得名平山肚。后因经商不便,于1574年迁至现址平坦处,故名平山。位于灵山县东北部,面积125平方公里。

石塘镇:因驻地石塘圩得名。石塘圩由卢光君于1924年规划建成,因靠近石塘村得名;石塘村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因村中有钟秀、龙狗两座石山和一方大池塘得名。地处灵山县东部,面积112.67平方公里。石塘镇是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佛子镇:因驻地佛子圩而得名,传驻地原为人们路途歇息处,习惯丢石头、树枝,久而久之堆成佛子(石子堆),人们信而敬之,便募捐筹建神庙祭祀,保佑路人一路平安。位于县城东部,面积162.5平方公里。该镇大芦村内有始建于明清时期,目前我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群内有300多幅明清时期创作格调高雅的楹联。大芦村为“广西楹联第一村”。

平南镇:因驻地平南圩而得名。清朝乾隆初年,在圩地坪(今东街)建有三圣公庙,庙前有一块大草坪,善男信女们常到该庙祭祀神灵,小商贩们也在那块草坪上做些小生意,逐步形成集市,后迁到南边(现址),因地势较平,故名平南圩。位于灵山县城西部,面积112平方公里。境内有新魁村梁天琛古宅。

烟墩镇:因驻地烟墩圩得名。传清康熙四十九年在驻地设有一座烽火台,以作传递信号之用,故名。位于灵山县黎城镇西部,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广西文明村镇。境内有六加魁第村大麓口梁氏古宅。

檀圩镇:因驻地檀圩而得名。传檀姓人于清康熙元年在驻地一带定居并开设粥铺,人们便在这里进行农副产品交易,以后逐步形成集市,故名。位于灵山县中部,面积159平方公里。是灵山通往湛江、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宁的南大门。是广西文明村镇。境内有龙窟塘古建筑群。

那隆镇:因镇驻地在那隆街而得名。那隆,壮语,因村前有田,村后有榕树,故名。位于灵山县中部,面积250平方公里。

三隆镇:因驻地三隆圩故得名。传明末清初(1621年)此地有三户农民建了三座屋,供给旧州、太平、陆屋到那隆做生意的人在此歇宿,逐步形成一条小集圩,生意兴隆,故名。位于灵山县西南部,面积132.5平方公里。境内有三隆镇榕树堂古宅。

陆屋镇:因驻地陆屋圩而得名,传清雍正三年陆姓人在驻地始居并渐成圩市,故名。位于灵山县西南部,黎钦铁路,钦陆一级公路贯通其中,是灵山县火车站所在地,交通便利。面积299平方公里。境内有陆屋广府会馆。

旧州镇:因驻地旧州圩得名。相传唐朝时建安州州治,认为安州干旱,且交通不便,后州治迁住钦州,迁后留下一座古城,称为旧州。人们在古城进行农产品集市贸易,逐步形成圩埠,故名旧州圩。位于灵山县西部,面积227.2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是钦州州府故址,有“古城”之美称。黎钦铁路、陆沙柏油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境内有钦州故城遗址和聚龙山古宅。

太平镇:因驻太平圩而得名。传明洪武十五年建圩时驻地一带只有几垛木梢。后因此地不太平,常有盗贼出没,为求赶圩太平无事,更名太平圩。位于灵山县西部,面积282平方公里。境内有仇氏古建筑群,连科坪荣封第,太平宋太仙人桥。

沙坪镇:以驻地沙坪圩而得名。沙坪指相传清雍正九年人们在沙坪江边一片常被洪水冲浸形成荒凉的沙滩草坪上,进行农副产品交易,以后逐步形成圩集,故名。位于灵山县西南部,南宁、钦州两地市交界处。灵(山)南(宁)公路、黎钦铁路穿境而过,并设有沙坪火车站。面积113平方公里。境内有双寿堂古建筑群。

武利镇:传说莫家在清康熙年间,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莫武,他死后树碑立传,在保证岭山脚下建文武庙纪念他。后来小商贩们进行商品交易,逐步形成集市,希望文武庙保佑人们大吉大利。位于灵山县南部,是灵山通往合浦、北海的必经之地。面积198平方公里。为“中国香蕉之乡”。境内有青云寺。

文利镇:以驻地文利圩得名。清康熙年间(1622 - 1722),建有一个较有名“文武庙”,很多人来祭拜,北海、合浦的商人也经常乘船运货到此地销售,逐步形成经济交易中心,形成圩集。故名文利圩。地处灵山最西南边缘,面积365平方公里。

伯劳镇:伯劳源于清康熙年间,人们在此进行农副产品交易并形成圩集,而当时房屋较少,上市货物过多而出现百箩货物无法安置的场面,得名百箩圩,后因谐音称伯劳。位于灵山县南部,面积384平方公里。

灵山各乡镇街道分布图

灵山县各乡镇常住人口

运动-休闲编辑部

大观

翡翠

中国商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