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张进属于老大同人的记忆你知道吗
同小事说:希望有一天这些老街老巷能够再次被人记起!
每个人记忆中都有一条老街
古韵古风就是老街的风情
承载着一代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每一条老街都有着自己专属的代名词
可你知道这些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吗?
明朝初期,大同城内房屋建置不多,最显眼的标志是代王府、大小官署衙门、寺观庵堂、佛塔、楼阁、城门和水井等建置,于是产生了以这些建置命名的街道。
皇家禁地命名明朝洪武二十九年
将辽代西京国子监改建代王府
崇祯末年毁于兵火
而这些街道名正是因代王府而来
北街办事处的皇城街、皇城头道巷、
皇城二道巷、正殿街、后宰门、
宰门后街、宰门东南巷、
宰门西南巷和东华门一带就是当年代王府之范围
官府署衙驻地明朝洪武九年建置府署和县署,永乐七年建置总镇署,洪武二十九年改云中驿为府学,又建黉门馆,专为延纳四方贤俊和游学之士。遂后又分别建置粮储户部署、各大粮仓、都司衙门、同知衙门、驻军营坊和操练教场。
于是下面这些街道名片便诞生了
总镇署衙、帅府衙、司令部衙
都司衙、府尹道(师校街)户部角
二府巷、县角西街、府学门
仓巷、仓门街、大有仓东巷
南仓、头道营坊、二道营坊、三道营坊、教场街
寺庙古迹命名明清时期,大同城内寺庙古迹建筑甚多,随之所在街道以此命名。
下寺坡街、上寺东巷、上寺南巷
上寺北巷、南寺街、圆通寺街
财神庙街、城隍庙前街、城隍庙后街
朱衣阁、太平街、楼房巷……
集市贸易命名因为附近有羊市、马市、柴市、绸缎市等集市贸易场所,故而街道以此命名。
东羊市巷、西羊市巷、东马市角
西马市角、南马市角、北马市角
东柴市角、西柴市角、南柴市角
北柴市角、段市角……便由此而来!
手工作坊命名因为附近有酒坊、油坊、磨坊、皮坊、编织坊、小吃作坊,故而街道也随之以此命名。
缸角、东油坊巷、西油坊巷
东油店巷、西油店巷、南油店巷
北油店巷、南米籽巷、北米籽巷
大皮巷、小皮巷、草帽巷、赵大豆巷
都因附近有大小作坊便以此命名
名门望族命名名门大户为了炫赫家族富豪,有权有势,竞相起房盖屋大兴土木,因而街道也依此命名。
柴家园、蔡家巷、崔家巷
邱家角东街、姚家角东街
李怀角……
历史事件命名
石头巷:明朝洪武六年,大将徐达正在督工修筑大同城,突遭元军进犯。徐达将储备的石条、石块运至城内西北角,构筑工事以备巷战,后来军民奋力击退敌军,为庆祝作战大捷,此巷便被命名为石头巷。
大十字街:朝顺治五年,大同总兵姜(王襄)举起反清旗帜,摄政王多尔衮率兵征剿,姜(王襄)在大同城墙西北角之乾楼设中军帐,在附近十字大街处集合军队,布置“十字阵”奋力抗清,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便将此处命名为大十字街。
兰池街:清朝顺治五年,清王朝派英王阿济格率兵,摄政王多尔衮督战,围攻大同城九个多月,因城内粮尽,大同总兵姜(王襄)被叛将杨震威杀死,开城投降。清军入城后,英王阿济格恼羞成怒,愤然下令屠城,又将姜(王襄)住宅府第深挖一丈,灌入臭水,企图使其遗臭万年。过往行人望见汪洋水坑无不感叹。公元1913年,晋北镇守使张汉杰将此处改建成花园,广种芝兰花草,后来逐渐建成街道,起名兰池街。
若是能将这些街巷的历史故事完美的演绎出来
那该有多好?
街道形状命名
棋盘街:清朝初年,财神庙以南,邱家角以北之地为菜园,地形整齐,犹如棋盘一般,后来建成街道,起名棋盘街。
裤裆巷:明朝初期,二府巷至西门大巷一带街道形状如同裤裆,遂起名裤裆巷。后来,清朝乾隆年间张进士居住巷内,嫌街道名称不雅,平日张进土崇尚仁义道德,遂改名为仁义巷。
牛角巷:清朝初年,圆通寺街至财神庙街一带街道形状如同牛角,遂起名为牛角巷。
万字街:明朝初期,北马市角至欢乐街一带地区,街道形状如同城内四合院里民宅暖炕墙围花边的万字腿一般,故而起名万字街。
每一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
虽残败却仍留存着那份独有的记忆
走在老街看着那些隐约可见的门厅浮雕
不禁想起千年以前的繁华
街道上的叫卖声、吆喝声
凤临阁前街黄髫小儿争抢着热腾腾的烧麦
边吃边倾听着游龙戏凤的温情传说
突然间 听到小巷那头阵阵锣响
原是那进京赶考的寒士中榜归来
正前往南城雁塔留下荣归之名
夕阳西下 鼓楼传出声声日落之音
孩子们嬉闹着叩响门环
进入梦的世界
…………
这样的繁华
在现今的大同古城似乎难觅踪迹
而每一条老街也都静静的沉睡着
我们期待着某一天老街的醒来
带我们一起重回大同那些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