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寺起名仁寿高家罗汉寺团山记
罗汉寺团山记
——龙泉山下
现仁寿县高家镇罗汉村,其来源因辖地有古寺而得此名。据清代高景正公《罗汉寺团山记》记:“或曰寺宇之画阁云栋,今化而为禾黍荆棘;古刹之紫垣白壁,今变而为陇亩邱墟……”便可知,罗汉寺曾经殿宇林立规模庞大,明末清初寺庙被毁,其因不详。面对空无一物的山丘,当时景正公发出“必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据《罗汉寺团山记》记载,曾经的罗汉寺周围茂林翠岫,隐然如天上宫阙,伫立于山水之间,左右悉平原大坝、沃土千顷,是为张拱坝,其起源于牛角寨的绛溪河,曲折逶迤,绕罗汉寺而过,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笔者家有田地于罗汉寺对岸,因三岔湖水势上涨而土地被淹没于水下,所以每年只能耕作一季。笔者年少趁家里来次劳作之时,与同村小伙伴二三人划船过河到罗汉寺。站在山头斜照却相迎,平坝上的农人戴着麦草帽除草砌坎。有好山歌者开起唱歌的头,田垄之上山歌四起。迎着河风,田畴绿满,黄橙云连,春作秋成,好不踏实!
如今罗汉寺早已没有殿宇云栋之说,甚至很多人连传说都没听过。乘着春风日丽,菜黄满乡野,笔者约着朋友再次来到罗汉寺。便登山丘,目之所极,柳垂河畔青迎夹岸,春江水涨,穿波碧浪。偶有钓鱼人闲情逸致……
到了山丘之上,杂草丛生,寻着幽静小道,便见小屋三间。左边一间应该是近年新建,名曰药师殿;右边一间应该有些年头了,大门有一木质牌匾上书:罗汉寺寺庙;对面有一间约两层楼高的亭子,因去年被打围起来,不能一观全貌,依稀记得好像是塑有一尊三米高的立身弥勒佛。
如今的罗汉寺非原来的古寺,只能是原基础上复建的。不管是规模布局、建设工艺都与曾经的古寺庙相差甚远。曾经的古寺庙在2002年还出土过两尊木质雕塑,雕塑线条匀称流畅,玉带横腰作拱手状,双手之间有一方孔,应该是插玉笏所开凿的。通过两尊出土雕塑可以看出当初寺庙的规格之高,工艺之精湛,远非如今可以比拟的。
罗汉寺出土文物
2002年,罗汉寺出土两尊实木雕塑,年代不详。
此时此景,再回想起曾经读过关于景正公所作《罗汉寺团山记》所记,罗汉寺所在的山叫“团山”,曾经因为四面都是山,遂叫“四坡”。四坡中“四”与罗汉寺的“寺”谐音,是为山中有寺也。团山后面曾经有个塘,叫罗汉塘。相传古人凿塘的时候发现一块神似罗汉的奇石,当地人闻讯拥立于山间,并且建立了寺庙来供奉,并且因此奇石而取名罗汉寺。
在罗汉寺的建立后,此处不仅仅是一个寺庙,也为当地的私塾之地,更是高家高氏第五房的家庙,其作用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60年代。笔者小时候也时常听闻爷爷说,笔者祖辈每年清明也到此祭拜先祖、商议族中事务等!
如今的罗汉寺由于没有相关合法手续,被关闭了,所以笔者来此地已是人去物空,唯有春归的燕子安居在此罢了!绕山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古迹遗址,十分遗憾!
>> END <<
撰文:龙泉山下
本文所有版权属于原创者所有,部分素材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