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照片起名铜川男子和86岁母亲坚持升旗
“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和86岁的老母亲每周一升国旗,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国庆前夕,药王故里孙原村村委会主任李庆林这样评价张栓福,“我二十年前就知道村里有这样的奇人、好人、乐于助人的大孝子张栓福,虽然物质贫穷,但精神上的富有让他浑身充满了快乐和正能量,他比我们大多数人快乐、幸福!”
张栓福,50岁,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孙原村人,他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长大,幼年右手被烫伤,因家境贫穷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右手残疾,父亲在他未成年时因病去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但他没有因此丧志颓废,而是更加孝敬老人,努力生活。他从小崇拜伟人,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园,特别是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既羡慕又激动,时常做梦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国旗手,亲手在万人瞻目中把国旗高高升起。然而,他报名应征两年都因身体原因被淘汰,他的从军梦没能实现但他仍然充满自信和正能量,积极向上,阳光幸福地生活着……
走进简陋的小院,院子中间一杆旗杆上飘着五星红旗,环顾四周到处都“拴着”福字,水桶、白墙、农具上的“福”字特别显眼,几间瓦房内的墙壁上贴满了几代伟人的照片。
“村里人都知道他升国旗的事,刚开始大家对他的行为很不理解,有的村民甚至觉得栓福脑子有问题,不是正常人……”张栓福的邻居说,“这一升就是半辈子,他至今已经坚持二十多年了,他母亲都80多岁了一直陪着他升国旗,真让人佩服!
孙塬镇有着“药王故里”之称,因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而得名。2019年7月19日,孙塬镇被授予"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为了纪念药王,2009年药王像坐落在孙塬镇孙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镇。多年来张栓福始终坚持义务清洗药王像,每到夏季特别热时,天气干旱不下雨影响庄稼生长,他每星期拉四次水给药王像清凉,祈求降雨,并祈福人们平安幸福!
张栓福乐于助人,无论村上谁家盖房子、红白喜事,他始终冲到最前面,一帮到底,毫无怨言。村里的人都说,“有啥事跟栓福一说,绝对放心,因为他把每件小事都办的很好,要是遇到周一,他还不忘升国旗!”
“他还有个爱好,在摩托车上装上音箱,车前插着小红旗,打着征兵宣传的横幅,带着彩页和各种征兵宣传资料,穿着那身已经过时的旧军装走村串巷,义务宣传动员年轻人参军报国。每遇国家重大节日,他便提前准备,把最新的政策法规新闻录音在他的摩托车上巡回播放,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每当外出或回家,一路飞歌飘扬,村里的人们早已习惯张栓福的行为,他给大家带来了欢乐,是大家公认大好人。”村支书张建新说。“他的已故父亲给他起名叫栓福,这名子起的太好啦!这不但给自已带来了福,拴住了福,更是给药王故里人带来了幸福。”
在一旁的村民代表张军营插话说:“逢年过节,他和老母亲会在国旗下向伟人敬礼鞠躬。栓
福平时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无怨无悔,他对党、对毛主席和鲜艳的国旗充满无限敬仰,坚持膜拜二十多年真不容易!”
张栓福还是个大孝子,时常陪母亲逛街、散步、走亲戚。张母满怀自信地笑着说:“我栓福对我太孝顺啦!没啥说的!”
“为有这样的神人乡党而自豪!同一件不寻常的事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让人心生敬畏!心中要有多么坚定的信仰呀!”老党员焦社民深感敬畏地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张栓福和老母亲凝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再一次用标准娴熟的动作将五星红旗升起,他们用升国旗的方式坚守信仰,守望幸福,为周围人做榜样,传递着正能量。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通讯员 刘飞越 丁铜川
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