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唯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短尖忍冬

起名字余金合阳名宦乡贤祠所祀人物略述上

发表于:2025-10-21 09:55:39 来源:忆唯资讯

1.小引

顺治《重修合阳志》有:“名宦乡贤祠,在戟门左右,明隆庆年叶梦熊建,庄曾明重修。”乾隆《合阳县全志》有:“名宦祠,在文庙戟门左,古今入祠者七人。乡贤祠,在戟门右,古今入祠者十有六人。”

据此,合阳名宦乡贤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寄生在文庙,也就是在文庙大成门两边各开辟出一块空间,左边是名宦祠,右边是乡贤祠。明隆庆五年(1571),由县丞叶梦熊倡议建立。叶梦熊在其所编县志里说过:

有司之良,与乡长者行,业表著,去则思,没则祀,古今无异,乃合阳独缺,何哉?及考其乡,无论圣哲,即负一节者,多所建树。独置邑令以来,远者间或标异,志久废,综之不得其实,竟湮灭。近者守职循轨,不可谓无人,卒未见其久系于民而不谖,岂古遗爱之难哉?夫人孰不欲远有所垂也,顾通显可以巧致,而身后之名不可以猎取。从事兹土,于岁时登降,不有低徊以思者乎?

叶梦熊的意思其实就是一句话,担心有司之良与乡长者湮没而无闻于后世。这是他编写县志的动机和理由,而由他倡议设立名宦乡贤祠,其动机和理由也是完全相同的。

迄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近二百年间,孙景烈称名宦祠入祀者七人,乡贤祠入祀者十六人。而据其所撰《合阳县全志》,有李郁、王纳策、逯岚、王邦才、刘应卜、范志懋等六人入祀名宦祠,而缺一人。又有岳崧、范燧、车钊、车宗汤、王化、车朴、康惠民、王又旦、康乃心、李穆、张省括、范堤、张大有等十三人称其入祀乡贤祠,而所缺尚有三人。是故,搜绎诸志,补名宦乡贤祠入祀者所缺之数,且略述诸名宦乡贤之生平。

2.入祀合阳名宦祠为方志所遗录者当为赵维藩

叶梦熊倡议立名宦祠,在担心有司之良者湮没而无闻于后世之外,另一层意思就是砥砺吏治。他说:

余叙合之秩官,至王纳策、逯岚之去,有感于吏治日敝也。夫仕路至贡称卑矣,能不落魄丧志,勉强植立,斯亦难矣。复忍挤之,柰何望治道烝烝向风也。然二子途卑,且以诬去且久,公论独归之,则彼恃其资望,剥下阿尊,以掠声华,谓民易欺,不知訾訾于去后,视此孰为得哉!

王纳策、逯岚都入祀名宦祠,因此,他们身上就极有可能隐含着叶梦熊最先选择名宦入祀的标准。而在叶梦熊之后,庄曾明和叶子循也曾经就合阳循吏发表过议论,庄曾明说:

节用爱人,余每三复焉。读刘公讳应卜裁革冗费文至。财者,斯民之命脉。减一分则受赐一分。诚哉!仁人之言也。至范公志懋之节乐,姜公应科之孝思,温公素知之清操,皆可谓不愧于君子矣!

叶子循说:

循吏难,循吏而廉介特立尤难。志载秩官,如均田赈祲,劝农桑,葺学校,留心实政,诸君子尚矣。而余于赵公维藩之贫不自给,王公纳策之恃正不阿,尤慨慕焉。嗣后若姜范二公,表表以忠孝著,是又不特以吏治称也。

庄曾明在入祀名宦祠的刘应卜和范志懋之外,以姜应科和温素知两位与之并列,而叶子循在在王纳策和范志懋之外,以赵维藩和姜应科与之并列。这也就意味着入祀名宦祠的人就有可能在姜应科、赵维藩和温素知三人中间。而在此三人间,姜应科莅职不足一月,肯定不会入祀名宦祠,温素知以赈饥而殉职,而入祀名宦祠的六人确实没有以赈灾著称的,甚且方志所载赈饥的官吏非常多,都没能入祀名宦祠,因此,入祀名宦祠的最后一人应该是赵维藩。

综上所述,合阳名宦祠入祀者七人,即李郁、赵维藩、王纳策、逯岚、王邦才、刘应卜、范志懋。

而最后需要补充一点,合阳名宦显然不止这七个人,甚至这七个人也不是合阳影响最大的官吏,他们入祀名宦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专祠祭祀,也无乡人刻石记功。其他如叶梦熊有专祠,则不入名宦。另外,清中叶后,入祀名宦祠逐步成为朝廷祀典之组成部分,手续就略微复杂,需要后任为前任申请,还需要别的一些工作。因此,合阳名宦祠也就没有增加更多入祀者。

3.合阳名宦祠入祀者生平略述

李郁,嘉定州(今四川乐山)人,明洪武三十二(1399)年莅职。其人清高正直,官声很好,后陞户部主事。但其生平履历在方志里写的非常概括,恐怕与其所处历史环境有关。历史上本没有洪武三十二年,李郁的莅职应该是建文元年。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争立,留下很多忌讳。因为这些忌讳,某些个体的经历就被埋葬在历史的深处。

赵维藩(1462-?),字介夫,号龙山。其先山西定襄人,永乐中迁居元氏县(今石家庄元氏县)杜庄,遂占籍焉。弘治三年(1490)庚戌科进士,授合阳令,以志节自持,陞刑部主事。正德间先后历长沙、太平等地知府,陞贵州布政司右参政,辄至贫不能自给。其在合阳,适逢岁荒,多方赈饥。

王纳策,淄川人,选贡。其为人果毅,事无巨细,都亲自筹划,而且都期望形成可以长久有效的措施。操守廉洁,其上司有大肆索贿者,正色拒绝,就被暗用手段使之去职。嘉靖三十年(1551),主持增修合阳城墙,把原来的土墙变成砖墙,又修葺文庙。

逯岚,清丰(今河南濮阳)人,由岁贡任合阳县丞。喜好文艺,其为官不入民间一菜。但碰到长官喜欢应酬,喜欢官场来往,而逯岚持正不下,以此让长官衔恨,在考核时给加上贪墨的罪名,因之去职。离开合阳之日,仅仅拿着自己园子里所种植的蔬菜,说:“食吾力也。”合阳士民至今以为美谈。

王邦才,字汝抡,号西皋,卢氏县城人,明万历四年(1576)丙子举人。器宇轩昂,性刚正,有才识。万历二十七年(1599)宰蓝田,精明干练。游辋川,命匠总绘一图,作赋纪之。也曾坚决抵制陕西税监梁永、赵钦的横征暴敛,解民倒悬,擢升为山东济南府同知。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调繁辽东海防同知,为辽东战事筹措粮秣,布衣陋食,勤于公务,提议废除了数以万计的不必要开支,奏设监督军需的机构,以减轻百姓负担。他曾将辽宁矿税监高淮之爪牙朱希曾、徐文胜斩首示众,遂为高淮所诬陷而入狱,监禁七年始获释,用为户部主事,旋任户部浙江司员外郎等。其任合阳令当在宰蓝田之前。

刘应卜,商丘人,即大修学宫者。留心实政,每讲乡约,环而听者数十人,多感激泣下。久之,风移俗易。著有《治莘节目》、《圣谕俗解》、《保甲发明》,皆有俾吏治。

范志懋,字伯元,一字太乙,虞城人,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科河南乡试举人。继承范文正家法,性纯挚,尝记其母教为《八行图》,又著《悌经》十八篇行世,又劝输义田,以祀先赡族。崇祯八年(1635),任合阳令,甫至,流寇环攻,十有七日不下。先是,邑城设有韩合营,岁靡民万三千余金,力请撤去。时秦中连岁灾旱,志懋刺血祷天,霖雨滂沱。崇祯十二年(1639),任顺德同知。是年五月端五,恒山巩固营叛兵南下至沙河,领兵将追剿。奉府檄摄沙河令,适亢旱不雨,甫下车,而雨立至。驿里两马政大为民害,设法调剂,民困始苏。县当孔道,连年兵燹,目击伤痍,吊死问孤。又于梵爱寺,宣讲圣谕、乡约,士民感悦。崇祯十五年(1642),官屯收道。在职布衣素食,敦朴如书生,每朔望,集士民读法,口自讲说,反复晓譬,听者泣下。上书言时事,召对平台,擢参议,备兵怀来,崇祯十七年(1644),寻以淮来参议殉闯难。无子,值国变,妾滕俱绝粒以殉,蒿葬广昌。

商品与质量杂志

现代畜牧科技

上海服饰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