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起名字情感随笔一组名字风花雪雨的书单
我有一组名字非常风花雪月的书单,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我在“曾经”里,放读过的书,在“除却”里放准备再读的书。
在“沧海”里放所有我想读的书,在“巫山”里放所有收到推荐的书。
在“难为水”里,放今日心血来潮读了一点的言情、悬疑……,在“不是云”里,放读书计划中开始读,而未读完的书。
我曾经非常喜欢这组书单,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文人骚客”,当然,时至今日我依旧很喜欢这组书单,但是却没有了当初那种“因为书单名字而看书”的冲动。是以,我在想是否来一组新的书单,从《诗经》里找些句子怎么样?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里搁言情小说……
有些时候,讲着极简,但只有在极度懒的时候,我才愿意弄几个名字叫“想读”或“已读完”的书单,否则,我就觉得生活凭空降了一些档次,生命也就这么降了一个高度。
有些人说,生活的仪式感会让你迈步艰难、错过很多东西,比如“没有一个好看的暖光台灯,就无法在白炽灯下的夜里读书”、“没有一台跑步机,就无法开始运动”……
或许是这样,也或许不是。我觉得,这就像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所以不开始爱情”和“不尝试爱情,怎么知道合不合适”一样。找合适,也适应到合适……
一年又一年,没有漂亮的暖光台灯,那么便放弃读书,或者开始在白炽灯下读书,亦或者将就一个不那么漂亮的台灯。“放弃读书”还有那么一种“宁为玉碎”的感觉,我觉得是有些傻气的,但不得不说,这么想过之后,再看其它,都有种“为瓦全”的不适感。
或许我并不需要一台跑步机才能跑步,但如果没有一台跑步机,我便忘记我要运动、我在运动,那么,跑步机便是必需品。
有些事情,总是不需要利弊权衡的,因为追根究底,利弊都没有意义。就像,在一个6平的小房间里睁眼闭眼也好,在200平的压力里红酒西餐也罢,生活的仪式感有没有都可以,利也好弊也罢,更多的不该是喜欢就好吗?
花时间弄那么一个繁杂的书单,再花一段时间去适应,只为了那个“文人骚客”的感觉;摆书架摆到凌晨两点,只为了一眼看过去,那个架子很严肃;花了功夫和金钱来将主卧布置成书房,只为了一个欧洲复古的样子。
好像是有些毛病,但问题不大,就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给我的感觉很是挑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给我的感觉有些傻一样,忍不住调侃,但确实觉得没有什么不好。
精致一些、粗糙一些,优雅一些、粗鲁一些,总之,日子就这么过去了;有格调、没格调,有远方、没远方,总之,生命就这么走着。怎样都好吧,只现在,趁着我还不是极度懒,去找几句诗词,弄书单吧!
-End-
作者/玻璃君,读书、生活加学习,不求一日千里,唯愿积步登顶。世间百态,生活多样,无需平淡而过,只求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