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领养猫男子63年后在和县找到家人
7月13日下午,在马鞍山市和县白桥镇红旗村的村道上,65岁的苗永康坐在车内,双手扶膝,眼看窗外,略显局促。63年前,苗永康被人拐卖至南京,隔了半个多世纪他终于寻回了亲人,而据帮其寻亲的马鞍山警方介绍,这也是全国至今为止失散最长时间,并通过DNA技术寻亲成功的案件。
自有记忆起,苗永康就是在南京长大,但是对于户口本上自己和父母不同的籍贯,他一直有些困惑,“父母就是南京的,但我户籍档案中,写着1958年从安徽省和县迁出。”苗永康回忆说,后来自己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收养的并最终得以确认。
考虑到养父母的感受,苗永康将寻根愿望一直埋在心底,直到养母离世,才鼓起勇气准备回到和县寻找亲人,“当时就想,无论如何,要找回自己的家。”2013年,苗永康来到和县寻亲,但在当地民政局、地方志办公室和相关乡镇都跑了个遍,都没有找到明确线索,只得无奈作罢。
今年5月,在公安部“团圆行动”中,和县公安局利用DNA实验室,再次开始帮助苗永康寻亲,“从打拐系统100余条比对结果中,筛选出了5条重要信息,并根据这5条线索展开寻找。”民警表示,最终认定苗永康可能来自和县白桥镇红旗村,经过比对,找到了其在世的3个兄弟姐妹。
7月13日,苗永康来到了红旗村,一家人见面相拥而泣。据了解,苗永康出生于1956年,原本在家里排行老四,1958年在江边被人拐走,后在南京被收养。63年后,苗永康终于回到了失散半个多世纪的亲人身边。
“母亲日夜思念你,我们去找了你好多次都没找到。这下,你终于回来了!”大哥孙礼潮激动地说,弟弟丢失后,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天天让自己和父亲出去找,可怎么找也找不到,没想到还有团聚的这一天。(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李萌 通讯员 郭彤彤)
- 上一篇:高档小区养猫武汉一小区有租户竟圈养数十只
- 下一篇:家养猫会不会养人了养猫如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