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创新之路

北京南三环刘家堡今朝装修新春走基层小店区

发表于:2025-05-06 09:54:46 来源:柚子资讯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盛大,也是最温馨的节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民俗,也就形成了我们每个人记忆中不同的“年味”。今天就跟随我们的记者去感受一番新农村里的浓浓年味。

记者 王威栋:过大年,闹红火。我现在就来到了小店区的刘家堡村,美丽乡村过大年,在我身后西华门舞狮团队正在为今天的民俗表演做着最后的彩排工作。

在人们对“年味”的认知里,舞狮是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之一。特别是西华门舞狮作为北舞狮的代表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为太原市民所熟知。表演中,西华门舞狮团队特意设计了北狮与南狮争霸的形式,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了舞狮的魅力。

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华门舞狮队长 刘宁:一般这个南狮上面是有角的,舞法也不同。这是北狮,看这是鬃毛,它是有荷包一样的。北狮的舞法就是比较粗放、豪放的,南狮就是比较细腻的。

在激昂的鼓点声中,群狮苏醒,齐齐上阵,或腾空、或跳跃、或登高角逐,狮王争霸在此刻精彩上演。

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华门舞狮队长 刘宁:首先是有十五头狮子,有南狮、有北狮,经过打斗的场面,攀爬到道具上,咱搭的是五米多高将近六米高,争霸到了最巅峰的时候,拿到那个绣球抛给观众,寓意就是在新的一年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彩头。

除了活灵活现的舞狮,素有空中“芭蕾”之称的背棍铁棍、欢天喜地的秧歌等社火表演也将轮番上演,将虎年的新春祝福送到了百姓的家门口。

市民 刘紫英:看了舞狮、看了背棍、看了很多的表演,太精彩了,咱们山西的年味儿太好了。

有民俗,就有了年味,而在众多年味里,“美食”更是不可或缺的幸福滋味。

记者 王威栋:我现在就来到了村里的一家手工元宵的非遗小店,据说这家滚元宵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不论是手艺还是口味,都得到了十里八村人们的认可。

看似简单的滚元宵,但记者上手后才发现其中处处是学问。一厘米见方的馅料放在笊篱中,浇上粉浆,再倒进大的簸箩里,撒上江米粉,有节奏地摇一摇、滚一滚,再沾浆、沥干、裹粉,重复四五次之后,小小的馅料丁才能逐渐变成一颗颗圆滚滚的元宵。

小店区刘家堡村手工元宵艺人 单炼元:馅子一般都是提前就做好了,像今天滚吧昨天前天就做好了。把糖稀化开,配上玫瑰、芝麻、花生、桂花酱这些,配好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块,提前做好晾晒一天,它硬了滚过来好滚。像这个面,江米提前泡上三四个小时,捞出来以后,晾上一天,用咱们的石头碾子碾出来。

从磨粉到滚元宵,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单炼元都亲力亲为,因此,每到腊月里,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小店区刘家堡村手工元宵艺人 单炼元:一般就是每天几百袋,但是过年的时候,赶上过节就卖得多一点,一天能卖几千袋。

靠着滚元宵这门手艺,单师傅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他告诉我们,今年他已经60岁了,从父亲手中接过这门手艺也已经30年了,如今又把它传给了儿子,就是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一直传承下去,让人们通过这小小的元宵,记住以前的老味道、过年的味道。

小店区刘家堡村手工元宵艺人 单炼元:村里头搞起这非遗文化这个小院来,对我们的手艺这也是好的一种环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团团圆圆。

记者手记

行走在刘家堡村,从非遗文化街到每一条小巷都被各式各样的灯笼装饰,由远及近的锣鼓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炊烟里掺杂的阵阵肉香,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美丽新农村的幸福生活。村民们告诉我说,现在这样的好生活,和村里那些个非遗小院密不可分,不仅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更让整个村子都出了名,成了网红打卡地。新的一年,他们最希望的就是来村里旅游的人能再多点,而他们也将更加用心地去参与非遗传承。在这儿我们也祝愿村民们心想事成,也祝愿这样的新农村再多一些,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美景在三晋大地遍地开花。(记者 陈姝 姚海潇 王威栋 王小松)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信息与电脑官网

今日财富期刊官网

管理学家

财富生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