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养花书籍1960年福星集老舍解放后第
老舍先生在解放后,主要精力都投放在话剧创作上,代表作«茶馆»。对于散文,拉拉杂杂写了一大堆,到处发表,却不太当回事,就连出书,也是出版社的同志“代为搜集了八年来在各处发表的小品”,这才成书。
书名为何叫«福星集»?这个不用瞎猜,老舍先生在序中说得很明白:“我们管苏联放射的两颗人造卫星叫作人类的福星。我即以福星命名这本散文集。我不敢以这么微薄的劳动果实纪念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表示我的兴奋与狂喜而已。”
«福星集»,北京出版社出版,1958年5月第1版,1960年1月第2次印刷,印数23001-30000册。这本散文集的编排第一辑和第三辑完全可以合成一辑,因为都是和文学创作有关的内容,第二辑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仅仅只有10篇。
这本书里的«养花»,绝对的名篇,老舍先生任何版本的散文集,必选入此文。在语文课本里,也是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想想也是,老舍先生与人为善,关心和帮助青年人的写作,慷慨大方地说出自己的写作体会,这难道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养花”吗?老舍先生养花是“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我自己喜欢养花,不过比起老舍先生来,更显得散漫懒惰,没有多大追求,开不开花,全不在意,只要活着就好——就算花死了也不是有多伤心,再栽上新的就是。因此,我个人最喜欢的花,就是来年春天自个儿能从泥土里钻出来的那种,多让人省心呀!
说到老舍先生的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里给小朋友们当范文,«福星集»中还有一篇文章有此荣幸,那就是«贺年»,只不过选入课本的时候,颇动了一番筋骨,连名字都改了,唤作«劳动最有滋味»。老舍先生母亲的话“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一定会记住的,因为这句话展示了穷人的骨头硬,有自信心。
本书有好多文章提到写作的语言、技巧、主题表达等问题,现在读来,仍然觉得老舍先生言之有理,言之有味。“字数多只在计算稿费的时候占些便宜,而并不一定真有什么艺术价值。杜甫和李白的短诗,字数很少,却传诵至今,公认为民族的珍宝。”这是告诉人们要多写短文章。
我自己的文章常常写上几百字就不想写了,于是出来的文章往往枣核解板——两锯(句),面对别人的雄文鸿论,感觉自惭形秽。现在看了老舍先生的话,自信心爆棚,哈哈,写短文章也会有出息!就此打住,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