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我们一起

大竹县养花大竹县打造农旅融合乡村新名片

发表于:2025-02-18 15:26:17 来源:柚子资讯

文/ 一 尧

“中国香椿第一县” “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稻之乡”“中国白茶之乡” “川东绿竹之乡”……大竹县有众多名片,“巴山红”香椿、东汉醪糟、苎麻纺织品、竹制品等正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大竹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四川省产粮大县。而今,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竹正在打造一张新名片——农旅融合。

农旅怎么融合?融合后会给当地群众带来什么?大竹用实际行动做出回答。

荒山变景区 欢喜坪上欢乐多从庙坝镇驱车上山,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大约二十分钟后,便可到达欢喜坪。道路两旁是草地和各种花卉,山石似是随意地躺在草坪上、河流边,草地上搭建的帐篷错落有致。民宿酒店、康养度假房、露营基地、森林游乐场、摩天轮、空中索道、特色小吃、风情酒吧……欢喜坪内逐步形成了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李女士正在和友人一起在花丛中拍照,她是广安人,慕名来到此地。“听说这里有著名的三峰观景台,在这儿可以看到大竹县、渠县、前锋区三个地方的风景,我们一定要来看看。”说笑间,王女士正四处观望着,寻找她心中的三峰观景台。

王先生带着十岁的女儿已经定了三个月的民宿酒店,他说:“我女儿身体不好,把她带到这里常住,因为这里海拔1100多米,常年平均气温在22—23℃,不冷也不热,住宿环境也很温馨,适合女儿休养。”

虽不是周末,欢喜坪里依然有不少游客,他们大多带着孩子。负责运营的刘恒说,欢喜坪项目深得孩子们青睐,无论是喜欢冒险运动的,还是静态露营的,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玩法。目前虽然没有正式营业,但是已经吸引了达州市、渠县、广安各县区的人们前来游玩,还有部分重庆、陕西的游客。

欢喜坪目前开放的是一期工程,施工还在继续,规划也在不断地完善中。相关负责人李东介绍,这里是华蓥山脉的一部分,原来是一座荒山,古时行人走路累了正好在此地休息,所以取名“欢喜坪”。赶上了大竹县招商引资的大潮,自己在外从事运营工作多年,也想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便搭上了回乡创业的东风。

在大竹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的帮助协调下,刘恒的团队享受了贷款优惠、人才优先等多项优惠政策。2018年,正式开始打造欢喜坪项目。他们的初衷,就是想依托华蓥山自然生态资源,对接川、渝、陕都市休闲人群和自驾游市场,倾力打造一个川东北地区激情狂欢的山地休闲体验地,最终形成一个旅游兴旺、产业兴盛、生活幸福的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同时,致力于打造“欢喜文化”,在强化硬件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不定时设置“所有游客可免费体验30分钟”的游戏环节,为欢喜坪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累计近10000人次的客流量,给他们带来了信心,他们相信今年下半年正式营业后将是更红火的景象。

荒林变乐土 玩转乡村主题游乐园喂鱼、辨别鱼的种类;垂钓、享受钓鱼的乐趣;赏荷花、在玫瑰园里拍照,在摇曳的紫藤树下的乘凉,体验星空滑道、水上闯关、水上乐园等项目……这是游客可以在庙坝镇“渔人部落”体会到的乐趣,“渔人部落”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游玩地。然而在2013年之前,这里还是荒林、撂荒地,村民外出打工,村庄破旧没有生机,村民余永宽见证了这里的“七年之变”。

2013年1月,余永宽从外出务工转变为返乡创业。在政府无息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大竹县百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专业养鱼。池塘里的鱼有江团、胭脂鱼、丁贵鱼、鸭嘴鲟等三十多个品种,因水质好、饲养科学,这里的鱼得到了南充、广安、重庆等多地老板的信赖,经常供不应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鱼塘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链条也不断延长。重修了道路,道路两旁种上了漂亮的蜀葵花,专门从广西引进了银叶合欢树,栽上了紫藤树。划定区域种植荷花,专门垦出一片土地种植月季花和山茶花。四季花岛、白泉山瀑布、茶花长廊……200多亩标准化养鱼池、200多种名贵花木、20余万株花卉植被,以现代观光农业为基础,集游览观光、休闲垂钓、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逐步成型。

顺着山的自然坡度,这里又打造了星空滑道消防主题体验区,以及云中漫步、水晶城堡、儿童摇乐区及演绎中心舞台等,将传统农耕和休闲娱乐有机融为一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游玩需求。余永宽说,这里已经成为亲子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资源变资产 拓宽村民致富路欢喜坪内杨大姐步履匆匆,她负责民宿酒店的清洁卫生,正准备去清扫房间。像她这样在欢喜坪内工作的附近村民很多,不同的工种,每天60—200元的收入,让村民们很是满足。

欢喜坪实行“旅游+扶贫”的村企融合道路,积极探索旅游发展、公司受益、农民脱贫的良好路子。目前,欢喜坪探索创新用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方式,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目前,欢喜坪已经让附近5个村受益,帮助贫困户200余户共1000余人。景区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开展农家乐、旅游商贸等旅游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刘恒介绍,欢喜坪正在谋划种植李子、高山蔬菜,并承包给附近村民,景区负责收购村民的蔬菜、瓜果,保证村民的收益,提高村民的收入。后续,欢喜坪扶贫项目团队将继续推进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定点扶贫等工作,提高扶贫工作质量,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渔人部落园区内,王先生正在用投料机喂鱼。每天的工作4个小时内可以做完,每月2000元左右。妻子在园区内做保洁,每月1200元。这样的收入加上他们自己种地的收入,足以衣食无忧,还可让正在读书的女儿顺利求学。

72岁的刘奶奶是庙坝镇本地人,她以845元/亩的费用将自家的两亩土地流转给了渔人部落园区。平时她在渔人部落从事锄草工作,每天40—60元。“我们每月20号发工资,老板从来没有拖欠过。在这里上班很方便,还能经常看这么漂亮的风景,房子漂亮,花也漂亮,心里很知足。”刘奶奶抑制不住地笑着讲述她现在的生活,她的话也得到了和她一起除草的同伴们的附和。

渔人部落增设的喂鱼、锄草、种花等一些日常工作,带动了当地162位农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3万元。

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大竹县农旅融合促民增收的名片也越来越亮。

局长寄语——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熊德洪:

近年来,大竹县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认真按照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委“1256”战略布局,以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源动力,创新现代农业“5+5+3”产业体系,深度挖掘竹文化、麻文化及岭谷巴人文化,推动“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和“十最十乡”培育,深化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加快“农业+X”(产地加工、农耕体验、民宿休闲、农事研学、文化创意、生态康养、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积极举办桃花节、李花节、梨花节、“喊山开茶”“农民丰收节”等“大竹版”特色节庆活动,推动实现“农旅结合、一三互动、接二连三”。

(本文首发于《乡村振兴》杂志2020年第6期。)

现代企业文化官网

全国流通经济

办公室业务

东方收藏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