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星明星员工30公分梧桐树砸中骑车男子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对“善”有过如上评价。
在中国人的词典里,无论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疆”,还是“慈心为民,善举济世”,都是善行义举的表现。近日,南京街头的一位滴滴外卖小哥,以救人不留名的实际行动,丰富着“善”的涵义。
“外卖小哥”送餐途中救人
在南京城,梧桐树随处可见。关于这座城市钟爱梧桐树的原因,流传着很多版本的浪漫故事。然而,6月26日下午2点多,建宁路上的一棵梧桐树,在大风的作用下“闯祸”了。直径约30公分的梧桐树树干突然断落,将一位骑车路过的男子砸中。
当时,骑着电瓶车路过的刘明星刚送完一单外卖,正准备回家吃午饭。看到远处断木横亘在路上,他自觉放慢了车速。靠近后,他发现树下压着一位男子,对方无法动弹,问话也没有反应。
危机时刻,刘明星和另一位市民尝试将树干搬走,但因树干太过沉重没能成功。报警后,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大家合力救出了被压男子。
“幸好伤者没有大碍”,刘明星来不及听一句感谢的话,就匆匆离开了。但他救人的一幕被围观市民拍了下来。
一夜之间成“明星”
直到当晚6点多,站长在送餐工作群里发来一张图片,说记者在寻找做好事不留名的送餐小哥。虽然照片只拍到了他的背影,但他身上醒目的工作服还是“出卖”了他,很快就被同事们认了出来。
面对站长的表扬,刘明星腼腆地说,“举手之劳,赶上了能帮就帮一下”。商场的同事们也都知道了他救人不留名的事,遇到他纷纷笑着说,“好样的!”“向你学习!”
一夜之间,刘明星成了商圈里的“明星”滴哥,这样的成名方式,出乎他的意料。当记者电话联系上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滴哥”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件事,小事情,没什么”。
(正在救人的刘明星 图中画红圈者)
酒店领班变身“滴滴外卖小哥”
电话采访期间,刘明星的电话数次因送餐时间提醒、进电梯无信号等原因中断对话,这就是他每天工作的日常。
和所有来宁打拼的人一样,这位来自安徽宁国的“滴哥”早已把南京当成第二故乡。此前,他在一家酒店干过多年的管理工作,当时手下管着十几名员工,被员工亲切地称做“星哥”。没想到,酒店因故关闭了。
人生步入中场,却面临下岗再择业。刘明星不愿再选择按部就班的生活,希望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滴滴”外卖进入南京后,刘明星开始成为一名送餐员。相比以前在酒店当领班,这份工作显然更辛苦,特别是遇到酷暑、下雨的极端天气,也从不间断送餐。
“别人用餐我上班”,送餐拼的不仅是体力和耐力,还要拼毅力和智力。怎样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怎样更优质地完成工作、怎样提升顾客的送餐评价,这些都是刘明星经常琢磨的事。
多重身份背后的责任
这个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干活拼命从不喊苦的“硬汉”,还是儿子眼中的“慈父”,父母心中的“孝子”。
漂泊异乡努力工作,刘明星肩负着一家老小的期望,承担起全家饮食起居的重担。所幸“滴滴”送餐的收入不错,每天能有三四十单的送餐费。刨去在南京租房每月800多元的租金,他把大部分钱留给了远在老家的儿子和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谈起儿子,这位刚毅的汉子顿时变得柔情起来。因为长期在外务工,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现在,留守在老家的儿子已经进入叛逆期,有时难免淘气。“养不教,父之过”,刘明星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每隔一两个月,他都会回老家看下儿子,找机会和学校老师聊聊,掌握儿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尽量让孩子多读点书,没有知识走不出去”,这是刘明星的切身感受,只要孩子能读下去,砸锅卖铁也要供下去。将来孩子学个手艺,做个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榜样。这次救人的事,刘明星谁都没说。 “日行一善,胜似日进斗金”。和刘明星一样,很多靠着双手打拼的平凡人,没有令人羡慕的工作,没有广博的学识,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却以自己的善行义举、坚毅隐忍,为家人挡风遮雨撑起一片天,更为孩子积累最宝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