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冰球明星洋裁判现身说法本土裁判眼
拉脱维亚裁判卡扎克斯和雅科夫维斯给本土裁判讲课
雅科夫维斯在场上“执法” 上周末,2018-2019赛季的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结束了常规赛的全部争夺,各个组别的排名也随之确定,春季后,各支球队将开启季后赛的争夺。回顾这三个多月的比赛,家长们除了欣赏孩子们在场上激烈的争夺之外,还在谈论着一个其他的话题——裁判。
这个赛季的冰球比赛更顺畅了,虽然极个别场次还会有错漏判的情况发生,但相比之前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过去两年市冰协对于裁判员工作的重视,各种培训班的开展以及邀请外国高水平裁判员讲座和指导,都是他们的重要举措。而据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隺介绍,这么做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国内尤其是北京地区裁判员的水平,真正为北京冰球和中国冰球做点实事。
打基础
培训班提升裁判业务能力
一直以来,冰球运动都给人一种对抗强的印象。的确,和其他很多运动相比,冰球的身体对抗属于较高级别,为了比赛的顺利和正常进行,对于一些动作的吹罚就显得格外重要,裁判员的一丝犹豫可能就会给运动员造成误导,让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大,最终让比赛成为一场闹剧,这对于冰球本身的推广和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虽然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各级别的赛场上很少出现,但是为了净化赛场,同时也为了给运动员尤其是小运动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冰球环境,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下大力气规范裁判员的执法行为,通过各种途径试图去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具体来说,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冰球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各种裁判员培训班,目前具备执法资质的裁判员数量超过200人,这其中既有全职的裁判,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目前还在上学的高中生兼职担任的裁判。但无论是谁,经过两年的培训和学习,都在业务能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们对于裁判员这个职业的认识也强过以往很多。
刘宗霖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目前正在101中学读高一的他每周要往返于不同的球馆之间,因为他既要兼顾北京U18集训队的训练,还要去青少年俱乐部联赛执法,但即便是这样的奔波,也没能挡住他担任裁判的热情。对于裁判的定义,他是这么说的:“说实话,之前对于裁判员的工作并不熟悉,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实习等过程之后,当我真正成为一名裁判时,才发现远比想象的要难得多,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好在冰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尤其是参加高水平外国裁判的分享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要提升
“引进来”给本土裁判开眼界
他提到的分享会,就是从去年开始,市冰协和芬兰、拉脱维亚等冰球强国合作邀请一些裁判来讲课。他们利用大约三周的时间来到北京,给执法的裁判员培训并亲自上冰执法比赛,现身说法地传授一些技巧,真正帮助北京的裁判员全方位地提升他们对于冰球项目的理解。对此,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隺介绍,这应该算是这个赛季我们的一个新尝试,现在芬兰和拉脱维亚的裁判员已经来做过指导,等到春节后的季后赛阶段比赛,我们还会邀请俄罗斯和捷克的裁判员到北京授课。
邢隺介绍,这么做主要还是考虑到这些国家的冰球整体水平很高,高水平的比赛造就高水平的教练员,所以希望他们的到来能够加深北京裁判员对于项目本身的认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尽管费用并不低,但协会还是全力推进此事,并最终成功邀请到了这些裁判的到来。她说:“裁判员是冰球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尝试对于提升本土裁判的整体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裁判在有些方面还需要提升,尤其是外籍裁判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对于冰球这项运动的热爱,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李磊(化名)就是参加过两期培训的本土冰球裁判,在和记者的沟通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开眼界,“我们虽然也算是经验丰富的裁判,但是有些内容却是第一次听说,这让我们觉得眼前一亮,毕竟这些芬兰和拉脱维亚的裁判员吹罚的比赛多,见过的大场面也多,所以他们对于冰球的认识还是比我们要高深得多。”
提建议
设“裁判监督”帮助辨别对错
卡扎克斯和雅科夫维斯是本次来到北京的两位拉脱维亚裁判,在北京的3周时间里,他们一天都没闲着,从抵达的当天开始,他们先是和冰协的工作人员有了一些直接的沟通,了解了全市青少年冰球的发展现状,此外还进行了一次业务分享会。据雅科夫维斯介绍,会上他主要和同事一起用拉脱维亚联赛的事例做了分析,把自己对于一些动作和事件的处理方式拿来和北京的裁判员进行分享。而在连续三个周末的比赛中,他们更是亲自上阵,执法了其中几场焦点对决,现在的他们也对北京的冰球有了自己的看法。
雅科夫维斯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一些比赛,我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好的方面是,我们看到北京目前已经有许多年轻的边裁和主裁,他们在比赛中的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我认为他们仍需要加强对规则的理解,对自己在场上的跑位更加清晰。”而对于拉脱维亚的裁判员制度,这位身材壮硕的裁判也给出了介绍:“在拉脱维亚,我们没有对裁判进行清晰的分级,但会每年对所有裁判员进行一次规则、滑行、越位跑位测试以及体能测试。根据成绩以及裁判员的平时表现,拉脱维亚裁判委员会将分配每名裁判执裁他所适合的比赛级别,一套成熟的体系对于裁判的培养和成长也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让北京的裁判更有收获,卡扎克斯和雅科夫维斯在每场比赛后都会和他们沟通,直接讲解比赛中的一些判罚。在他们看来,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提升办法之一。此外,他们还建议,需要在北京市的各级各类青少年联赛中设立“裁判监督”。这些人应该对国际冰联案例手册上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并在每场比赛结束后立即对年轻的裁判员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在刚才的执裁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哪些是做得正确的,这样能够帮助年轻裁判员更快成长。“我相信有了制度的保障加之持续的投入,北京的冰球和中国的冰球一定可以变得越来越好。”雅科夫维斯说道。
文/本报记者 张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