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浦路卧室装修写意工笔并用杨浦这样擘
“可居、可游”,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精髓,而写意、工笔是国画的两大“支柱”技法。
一直以来,杨浦为居民群众努力擘画“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长卷,“大家”写意,“小家”工笔,虽技法不同,但求相得益彰。
22岁的成年孤儿拥有了自己的新家;“私人订制”的适老化改造为老人打造“梦想之家”;“一路一策”、落叶不扫,“绣花功夫”守护道路的“高颜值”;学校“五育并举”,构筑“家庭创美书香角”……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在这“一笔笔”写意、工笔中不断实现。
保障房选房现场,第一个上台的他奔赴新生活
11月22日上午,杨浦区东宫,2022年共有产权保障住房选房现场,来了一位特殊的申请者——第一个上台的是小陈,他选中了一套位于宝山区的一室户。这是政府全额出资为他申请的。
没有父母关爱,缺少家庭温暖,年幼进入儿童福利院,一路长大到18岁。一直以来,社会上存在着这样的成年孤儿群体。然而在上海,他们没有被遗忘。22岁的小陈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他被安置在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而且有了自己的新家。
1岁时,小陈失去父母,来到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生活。两三岁时,院里开展“好心人抱一抱”活动,一对住在崇明的中年夫妇喜欢上了这个小男孩,时常把他接到家中照顾。在小陈眼里,这对善良的夫妇就是他的爸爸妈妈。“他们对我挺好的”,想起那一段段往事,小陈笑着说,“我们家以前翻新房时,父母还把最大的一间给了我,从小时候的玩具到现在的书、赛车,都放在里面。”
长大后,小陈进入上海市城建职业学院,拿了几次奖学金,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开始朝九晚五的生活。小陈说,自己有亲人,有朋友,现在,又有了新家。“目前预计到明年6月拿到房,简单装修一下,可能9月我就能搬进去了。到时候,我想带上父母一起去看看。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崇明乡村,我想等以后生活更好了,把他们接到城市来。”
让成年孤儿回归社会,是孤儿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每年3月底前,市民政局会收集所有年满18周岁的成年孤儿信息,统一对接16个区,确保安置到位。长白新村街道,就接下了照料小陈的任务。
在入住保障住房之前,街道给他安排了一个临时住所。一直在市儿童福利院照顾他的社工张佳华,感慨万千。“我是他的社工老师,有任何事情,他肯定第一时间找我。以前,他在学校想入党,向我咨询整个流程,在不开心时,也会给我打电话,我们聊聊天,他的情绪就好多了。”张佳华说,“我们之间,毕竟有十几年的感情了。想当年刚刚带他时,我自己也是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我们两人就像朋友一样。现在,看他即将奔赴新生活,我心里既欣慰又不舍。”
1998年以来,杨浦已成功安置了22名回归社会的成年孤儿。2017年,区民政部门制定《关于做好本区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区孤儿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区长牵头,全区12个部门和12个街道为成员单位,按照“儿童利益最优”的原则,为成年孤儿的户口、生活等保驾护航。
区未保办工作人员史黛雯表示,“比如在就业方面,我们会提供一些职业技能指导,为成年孤儿们搭建求职创业平台,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另外,如果他们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我们也会帮助购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如今,小陈的户籍已迁到杨浦。张佳华送上了祝福:“我对这个小孩是百分百放心的,就希望他能好好安排自己的小家,拥有光明的未来。”
对于未来,小陈与亲友都充满期待:“希望以后,我的生活能一天比一天好。感谢政府部门给了我这么多帮助,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回馈社会。”
私人订制、丰俭由人,独居老人看着“新家”笑意盈盈
家住靖宇南路99弄的周珠宝今年81岁,是一名高龄独居老人。
去年,街道组织人员到居委会宣传适老化改造后,周珠宝就非常感兴趣:家里的浴缸已经用了二十几年,在浴室走动总是小心翼翼怕摔跤、洗澡有时会体力不支……改造里的很多项目正是她所需要的。
和儿女商量后,周珠宝主动到居委会申请,很快,就有工作人员上门评估老人的身体条件以及房屋状况,并根据她的需求量身定制了一个改造方案。现在,周珠宝家里的浴室安装了固定可折叠淋浴凳、与身高相匹配的一字型扶手、地面做了快速排水处理,以前的老式浴缸变成了方便的淋浴设施……
除了基础产品套餐里的服务内容外,老人还提出了一些增项,比如墙壁需要重新粉刷、洗脸盆太低需更换等,这些要求都在改造中一一实现。验收时,老人表示非常满意,“改造后非常方便,特别是浴室,对于我们老人来说,增加的扶手和浴凳这些东西很实用,再也不用小心翼翼怕摔跤了。售后也很好,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就立刻得到反馈。这个政府搭台的项目非常好,很让我安心!”看着如今的家,周珠宝笑意盈盈。
2022年,杨浦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6.33万。在加强关爱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社会中,建设更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居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为更好服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今的适老化改造产品在不断迭代升级,能提供涵盖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走道、玄关、阳台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的20多个品类300多种产品,以及对全屋或部分空间适老翻新,今后,还将设计研发更多专门服务老年人生活场景的适老化产品。除此之外,老年家庭可像周珠宝一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打造“梦想之家”。
如今,周珠宝身边有好几个朋友向她询问改造政策与流程等事宜,不久前周珠宝的亲家来做客,看后也很满意,还拍了不同角度的照片留着作参考。
目前,杨浦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已全覆盖试点。辖区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平台申请。截至目前,杨浦适老化改造已有553户老人提出了改造申请,完成改造家庭330户。“十四五”期间,杨浦将持续为更多老年家庭提供此项改造服务,让更多老人享受居家环境的安全、舒心和便捷。
不断打磨的“绣花针” 绣出了落叶之美
11月15日开始,不少市民发现,杨浦的两条道路开启了别样的保洁模式——依然保持着整洁有序,但唯有满地落叶“静等风来”。今年,全市“落叶不扫”景观道共有45条。杨浦区的国晓路(江湾城路-淞沪路),清波路(江湾城路-政和路)“榜上有名”。今年落叶不扫景观道路观赏期为:11月15日-11月30日。
国晓路是新江湾城社区中的“明星路段”,周围既有孩子们喜欢的安徒生童话乐园,又有年长市民喜欢的绿地走廊,如今路两边的银杏树和鹅掌楸已进入最佳观赏期。银杏叶为扇形、有长柄;鹅掌楸则叶形奇特,花杯状。清波路和国晓路不同,这里渐入佳境的秋色在于栾树,现在正从青葱迈向黄红。
“落叶不扫”,并非不打扫道路。环卫工人每天对景观道进行捡拾保洁,清除垃圾,留下落叶供路人欣赏。由此可见,道路“高颜值”的背后是精细的“绣花功夫”。
11月,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市质监中心赴杨浦视察验收2022年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建设工作。据悉,杨浦在建设过程中优化“人机结合”作业模式,引入并运用新型保洁机具,并据不同区域特点制定个性化保洁方案。
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在巩固提升2020、2021年已建成的6处高标准保洁区域建设成果成效的基础上,不断打磨精细化管理的“绣花针”,2022年高标准保洁建设区域总面积约111580平方米,道路总面积约96800平方米,共涉及江浦路、大学路、政悦路3条主路段。
日常工作中,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落实“一路一档、一路一策”模式,配置扫路车1辆、冲洗车2辆、强力去污车1辆、雾炮车1辆和26台小型作业机具,运用新型“人机结合”保洁方式,提升作业实效。
在家中一隅,辟出“创美书香角”
学才艺、科学探究、谈心,在家中一隅,学校指导亲子共同改造空间,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并以图文形式展示改造成果以及改造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有崇尚“耕读传家”的传统。基于“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构筑了“家庭创美书香角”这个特色品牌,将创美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携手导师力量,让家庭书香既成为孩子成长的精神养料,也成为培塑“十星”家长的载体。
结合良好作息、健康安全等指标,学校制定创美青春成长树数字彩像,每学期,学生与家长共同制定计划,并将成长树布置在家庭的创美书香角,而家长在这个平台上陪伴孩子完成十个成长指标。
疫情期间,“创美书香角”发挥了大作用。七年级的施怿晗、黄悦涵等六组家庭自主发起了“亲子家庭读书营”活动,邀请家长和老师一起参与,形成一个研学小团队,还培育出了“亲子馨陪伴”家长云端互助微课项目,疫情期间,家长们分享自己的亲子心得,得到广泛好评。
当然,改造完成的“家庭创美书香角”不仅是“孩子学习角”“亲子活动平台”,还是学校课程延伸部分的空间载体。“学校积极推动书香角与‘红心向党’党史学习、传统节日等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和拓展其内涵。”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创美书香角建设本质上是家庭教育活动,但也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家校联系、家校互动的纽带和平台。因此,学校除了不断做好指导工作,还鼓励家长和学生将书香角创设成果分步骤递交老师,学校再予以评价、鼓励,推介好的做法,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公众号等形式在班级甚至学校层面进行分享。
随着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课程创新步伐的加快和全员导师制的进一步实施,家庭创美书香角的活动也将不断丰富和个性化,学校将不断发挥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依托“书香”建设和亲子书香活动,培塑“十星”家长,家校携手共育雏鹰。
2022-11-29 16:32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