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最近新闻

吴县养狗好不好养破迷开悟侃烦恼二五O

发表于:2024-11-14 18:13:09 来源:柚子资讯

世间万物皆有德——犬之德

标题导读:“太阳”救主——亮忠诚◎黄犬鸣冤——亮义气◎稚犬斗虎——亮勇武◎“乌龙”捉奸——亮威猛◎“黄耳”传书——亮勤实◎“桃花”悲绝——亮善良◎黑犬为媒——亮美意◎“黑龙”湿草——亮耐劳”

君欲问,犬有哪些美好的德行?且浏览一段清史小片断吧!

和珅是乾隆帝信宠的权臣。有一次,皇上心血来潮,拿和大人开涮:“别人都说卿是朕的一条狗,你怎么看?”

和珅笑道:“微臣要感谢他们的赞美!”乾隆惊诧地问,此话怎讲?

和珅解释道:“狗五德:见主人而搖尾,礼也;见贼而扑咬,勇也;遇险而护主,忠也;猎物以报主,义也;嗅味而寻踪,智也。”

和珅列举犬的礼、勇、义、忠、智五德后,一副意滿志得的神情,对皇上说:“你看,说微臣是陛下的狗,岂不是天大的褒奖!”乾隆听后哈哈一笑。

其实,“和氏五德说”,只是一家之言。

古往今来,犬的德行不是那个人说了算,世辈约定俗成的看法,犬有八德,即:忠、义、勇、猛、勤、善、美、劳。

古代笔记所载有关犬的轶闻,以有趣奇妙的史实,诠释了每一种品质的内涵。

“太阳”救主——亮忠诚

古人云:“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前贤则将犬的忠心护主升华为一种高尚品格。此类典故不绝于史。

时光倒回至1894年9月17日,甲午中日海战在黄海打响。

“致远”舰被击沉,管带邓世昌跳入海中。他的爱犬“太阳”跳海后紧紧咬住主人的衣领,不让他沉下去。

“太阳”擅游,邓世昌不想让爱犬和自己一起沉海,就奋力将它赶走,但“太阳”依然不愿离开,又咬住主人的头发,朝海岸方向游去。邓世昌挥拳狠狠击打爱犬的脖子,想要逼迫它逃生。

“太阳”被迫松开了嘴巴,就在邓世昌转身沉入大海的瞬间,“太阳”再次咬住主人浮在海面的辫子,还发出“呜呜”的悲鸣声,仿佛哀求主人随它泅水登岸。

筋疲力尽的邓世昌,始终未能挣脱“太阳”的纠缠,无奈之下,抱着爱犬一起葬身大海。

据说,当人们打捞起邓世昌的遗体,“太阳”仍紧紧咬着主人的辫子,至死也未松开。

忠为正直之德,“太阳”犬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忠肝义胆,感天地,泣鬼神。

黄犬鸣冤——亮义气

义,汉语典词解释为: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事情。

犬是一种懂义气的动物,主人给它滴水之恩,它必以涌泉相报。

史书载,金朝贞祐年间(1217年)的一天,寿州(今安徽凤台县)县令萧卞从扬津巡视回来,发现轿前有一只黄犬,搖着尾巴“汪汪”叫个不停。

萧卞觉得好蹊跷,便唤两名差役跟着黄犬,看它到底要干啥。黄犬将两人领到西河岸一眼枯井旁,把脑袋伸进井口朝下瞧。

两个差役不看不知,一看不得了!井边残留斑斑血迹,井里漂浮一具尸体。差役忙向县官老爷报告案情。

杀人凶手是谁?必须从黄犬身上寻找线索。

黄犬颇有灵性,把萧卞等人领进城里,走街穿巷来到一个客店门口,对着大门高声吠叫。萧卞领悟黄犬的意思,敲门将主人招呼过来。

店主一眼认出黄犬,对萧卞说,这是一位姓朱客人养的犬。萧卞追问姓朱主人现在何处?店主说,几天前,在西河租了一只船运货物,和这犬一起走了,没想到,黄犬会单独回来。

萧卞回到县衙门,命人将船户传讯至大堂,让客店主人当面辨认。黄犬冲上前去,双目怒瞪,朝着船户猛吠,要不是差役挽住牵绳,定会把船户咬得稀巴烂。

船户见人犬指证,罪行再难掩盖,只得据实招供,交待了谋财害命的经过。

“黄犬告状”,后被编为豫剧,一直流传至今。

稚犬斗虎——亮勇武

犬,无论面临多么危险,都会义无反顾地扑向前。为主守卫,百难不避,足令人中胆小鬼感到汗颜。

清代钱枝桂在《警心录》载有“稚犬斗虎”的奇事。

某村有一个姓赵的人家,母狗一窝下了三只小崽,刚满两个月,就随着狗妈妈出来嬉戏。

岂料,一只斑斓猛虎呼啸着从森林中冲出,飞快扑向母狗。母狗护崽心切,急忙召唤小狗躲伏身下。不幸的是,一只小狗因动作迟缓而被老虎尝了鲜。

姓赵的叫来村庄年轻力壮的人,拿着长矛大刀追杀老虎。

两只小狗跑过来,乘势咬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慌不择路,拖着两只小狗窜过荆棘丛,小狗身上的皮毛被荆棘刮得血肉淋漓,始终不肯松嘴。

老虎尾巴被小狗咬住,拼命摇动亦不能摆脱,越跑越慢。众人呐喊着冲上前,老虎最终死在乡民的手下。

初生狗崽不怕虎,那种与生俱来的勇敢精神,在六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乌龙”捉奸——亮威猛

犬的威猛天下皆知,守则有威,出则有获。

唐代冯贽在《云仙散录》载有一件“乌龙捉奸”的奇事。

张然是晋朝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家里养了一条狗名叫“乌龙”。

那一年,张然出外做买卖,其妻耐不住寂寞,与家中仆人私通。夫君全然不知妻子已红杏出墙,但这一切未能瞒过乌龙的眼睛。

张然回到家后,逐渐察觉仆人和妻子关系非同寻常,仆人作贼心虚,担心通奸之事败露,便与张妻合谋,欲杀死张然。

一个风高月黑之夜,仆人趁张然酒后熟睡之机,持刀进入卧室行刺。

哪料想,此时“乌龙”突然闯了进来,蹲在张然床榻旁,虎视眈眈地盯着仆人。

仆人欲举匕首行凶,说时迟,那时快,“乌龙”一声狂吠,旋风般扑将上去,一通狂咬,仆人顿时身上伤痕累累。

惊醒的张然目睹眼前人犬相搏的景情,心中已明白怎么回事,捡起地上的匕首,怒将仆人送进了阴间地府。

白居易作诗为威猛“乌龙”喝彩:“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李商隐有诗句云:“遥知小阁还斜照,羡煞乌龙卧锦茵”。

“黄耳”传书——亮勤实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说到:“余谓犬之为物,不烦驱策,而警夜不失职,宁忍寒饿,而恋主不他往。”寥寥几笔,将犬的勤实品格跃然字里行间。

《晋书》载,三国名将陆逊有个孙子,名字叫陆机,为西晋文学家。

陆机在京城洛阳做官时,身边养有一条狗,起名“黄耳”。“黄耳”非常聪明,能听懂人的话。

因久无家信,陆机放心不下,那天戏问“黄耳”:“你可以帮我送封信回家吗?”不料想,“黄耳”摇了几下尾巴。

于是,陆机写了封信放入竹筒,系于狗脖上。用史书的话说,“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遣狗返家。

“黄耳”沿着驿道奔向回家的路。饥时自己寻食,遇水向行人摇尾乞怜,搭船而过。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平安回到吴县(今苏州)老家,以竹筒示家人。

家人看过信后,“黄耳”又叫上几声,似有所求,家人又将回复信件放入竹筒。

自洛阳至南方,关山阻隔,往返数千里,人行需50余天,而“黄耳”涉水越险,来回仅用了半个月。

“黄耳”,乐为主人排忧愁的踏实品行,千里传书信的壮举,成为历代诗人讴歌的对象。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感而发,云:“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李贺诗句“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元人张翥有诗道:“家信十年黄耳犬,乡心一夜白头鸟”。

“桃花”悲绝——亮善良

犬的善良,不仅表现在爱子怜幼,饿馁不忘哺乳小崽,更多地则反映在与主人的日常亲密相处中。

宋代阮阅在《诗话总龟》中记述,淳化年间,合州(今重庆境内)官府进贡宋太宗一只漂亮可爱的“桃花”犬。

这只犬“甚小而性急,常驯扰于御榻之侧”,十分讨太宗喜欢。“桃花”跟着皇帝一起上朝,上朝时要卷起珠帘,往往太宗还没进去,“桃花”先冲上朝堂上,对着文武百官“汪汪”叫三声,好似警示大家,安静了,开始上朝了,群臣“乃肃然”。这时皇帝才出头露面。

诗句“珠帘未卷扇未开,桃花搖尾常先至”,就是当时真实而有趣的写照。

“桃花”陪伴太宗最后三年,当太宗去世后,“桃花”极度悲伤,不吃不喝,“两眦涟涟似垂泪,骨见毛寒顿憔悴”。

宋真宗继位后,太监们想让“桃花”像过去一样开朝前先吠,小狗却“呜吠徘徊,意若不忍”。宋真宗专门下了诏书,安排它为宋太宗守陵,它才“搖尾饮食如故”。

当朝副宰相、太子老师李至为此非常感动,作了一首长诗《桃花犬歌呈修史钱侍郎》,赞颂桃花犬的善良。

黑犬为媒——亮美意

《太平广记》载有黑狗充当月下佬,成人之美的故事。

汉代时期,泰山有一个小伙子叫黄原的人,豢养一只大黑狗,既天资聪颖,又秉性温驯。

有一天,黄原带着黑狗去打猎,途中看见一只矫健的梅花鹿,于是放狗去追。谁知黑狗跑得极快,黄原追了很久才赶上。

黄狗领着他进入一个山洞,只见两旁有几十间房子,里面居然皆是女子,一个个容色美艳,妩媚动人。她们有的在弹琴,有的在弈棋。

到了北边一座阁楼,有两个娇艳女子仿佛在等候什么人。看见黄原到来,她俩相视一笑,说:“这黑狗所引来的就是妙音的夫婿了。”接着,黄原被女子拉去拜了堂。

就这样,在黑狗的引路下,黄原稀里糊涂做了新郎。

“黑龙”湿草——亮耐劳

《说文稽古篇》:“游牧时代,惟犬独多,穴居则畜犬守御,狩猎则携犬自随,因而人必畜犬。”

这是说,从人类穴居并从事狩猎和釆集时起,狗就开始和人类朝夕为伍了。直至当今,仍流行“农家不养狗,夜里无人守”的说法。

犬,干啥都有“担当精神”,无论夏雨,还是冬雪,任劳任怨,履行职守。关键时刻越发显露其耐劳的特性。

晋人干宝在《搜神记》说到,三国时吴国人李信纯养有一只条犬,取名“黑龙”,颇通人性。

有一天,李信纯带着爱犬外出会朋友,不料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路上摔倒后,索性在草地里呼呼大睡。

恰在这时,一群狩猎人纵火围猎,火顺风势,眼看就要烧到李信纯,可他浑然不知。

危急时刻,“黑龙”用嘴拖主人的衣服,却拉不动。于是,急匆匆跑到附近山溪中,把全身浸上水,回来将主人周边的枯草打湿。“黑龙”不知往返多趟,主人幸免一死,狗儿却因此活活累死了。

史书这样描述:黑龙“于溪中湿身,周回洒李卧处,遂免大难。而犬以往返困乏致毙。李醒乃悟,为之恸哭。”

当地太守听说“黑龙”舍身救主之事,很是怜悯它,备以棺槨衣衾安葬,世人称此狗墓为“义犬冢”。

后人有言:“犬有湿草之恩,马有垂缰之忠”。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一位哲人说得好: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一个人能夠拥有唯一绝对不自私的朋友,绝对不会是人,真正懂得感恩的就是他的狗。无论他发达还是挨饿时,生病还是健康时,他的狗都会和他站在一起,只要能夠呆在主人身边,它宁愿睡在冰冷的地上,任凭寒风吹、冰雪下,它依然会亲吻那只不能给它食物的手。

前卫期刊

理科爱好者编辑部

花卉

新营销杂志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黑龙江粮食投稿

新营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