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猫越来越难了养猫之后找对象越来越
猫虽然在驯养(tame)数量方面不如狗狗数量多,但它却是当之无愧的网红(internet celebrity)。它凭借其亦萌亦邪的属性称霸互联网,每天都有大量网民沉迷吸猫,无法自拔。
之前Google发布数据统计,在网上搜索“cat”比“dog”数量多一倍以上,“拜猫教”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邪教(Cult)”。
至于这个现象的产生,“砖家”说法不一,比较主流的意见是:与狗狗丰富的面部表情不同,猫是一种没有表情的动物,这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创作灵感(creative inspiration),铲屎官可随意将自己的情绪赋予到猫身上,而猫并不care……这也就给大部分空巢青年在社交网络上上传“猫片”提供了便利(冯·诺依曼可能怎么没想到自己发明的计算机现在成了“大型猫片分发系统”)。
之前印第安纳大学的某位教授做过关于“猫片”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观看“猫片”之后,正面情绪(positive emotion)显著加强,负面情绪(negative emotion)飞快退散,所以如果你正在为某事踌躇不展的话,去搜搜“猫片”吧。
尽管人类如此主动地臣服于(surrendered)猫,供吃供喝供大床,猫却依旧“没啥好脸”,不是因为它们笨,而是它们非常有“心机”。
有科学研究曾经暗示,猫的进化方向非常独特——让自己长得越来越好看,是的,你没看错,在与人类共处的漫长时代(ages),它们似乎发现自己的外形可以带给自己想要的一切(啊QAQ连猫都知道这是个看脸的时代……),于是猫在数万年的进化(evolution)中,变得越来越可爱、萌、独特(unique)、漂亮……
猫主子的心机之处不仅体现于此,更在于它们还发明了专门针对人类的“喵(meow)”叫声,又一次震惊了是吧,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猫与同类之间交流从来不用“喵”声,而是用“咕噜咕噜”或者“哈、哈、哈”的声音还传递信息,只有与人类交流才会“喵”。
这是因为“喵”是小猫(kittens)生下来凭本能发出的第一个音,而这声“喵”引来了猫妈妈或者“铲屎官”的注意,然后猫咪开始发现只要“喵”,人类就会回应(react)自己,于是它们开始用各种“喵”来要求我们做牛做马……
有人说,养猫养狗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人们的性格(character),这也就回到了上周六我们的话题“Are you a dog person or a cat person”,养猫的人相比养狗的人来说更傲娇、话少、敏感(sensitive)、讨厌墨守成规(routinism)、超级懒……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担心,养猫之后找对象越来越难(women/man repeller),毕竟猫是动物界“知名醋王”,有了猫谁还敢找对象?一不小心冷落了猫主子,一顿狂挠算是很轻的处罚了……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忍不住聚众吸猫、独自在家偷偷吸猫、吃饭吸猫、睡前吸猫、开心吸猫、烦躁吸猫……连小酷本人也是吸猫晚期患者,抵挡不了主子的诱惑。附几张小酷主子的日常,大家吸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