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奖美女养狗纵为牧鸭女诗意满乾坤
陆陆续续读了李娟的一些书,如《遥远的向日葵地》《我的阿勒泰》《羊道·前山夏牧场》《记一忘三二》,此前对她一无所知,此后痴迷她的文字不能自拔。
一、情感真挚
俗话说:“唯有真情最动人。”李娟笔下的文字和人物都充满真情实感,人物是真情实感的依据,文字只是真情自然流露的表达方式之一。这几本书的共性之处就是牧民们都为人纯朴热情,一旦有新住户搬进牧场的时候,都会大宴四方宾客。平时也是随时准备招待来自周边的牧民或者远方的朋友。大家都不拘小节,大口喝奶茶,大口啃囊,大口吃肉,这样的快乐喝个一下午都没问题。
《遥远的向日葵地》描写了母亲对种植向日葵的执念,对养狗、鸡、鸭、兔子等的偏爱,表达了母亲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像艾青诗中写的那样“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还有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之情。如果说种植向日葵是为了生存,对于养动物母亲既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吃,很多牧民养的鸡最后都忍受不了牧区贫瘠的土地,好多变得缺鸡冠少腿的,都是母亲收了来给它们养老送终。好多流浪猫狗母亲也是来者不拒,虽然人都食不果腹,但对它们却极为仁慈,不仅给它们提供避难之所,还给它们包吃包喝,这个待遇不算五星级也算四星级了。
不仅人对动物深情,动物对人也钟情。小狗丑丑尽职尽责地当起家里的保安大任,不仅承担来人警示,还要经常出警追赶偷吃向日葵的鹅喉羚。小兔子总是爱黏着妈妈,不论妈妈到哪里,它都要跟着去。家里圈养的鸡鸭等,看到妈妈离开都依依不舍,看到妈妈回来都大喊大叫,热烈欢迎,因为这预示着马上就能吃到一份主人投喂的晚餐了。
在李娟笔下,动物与人之间不是分明的等级关系,而是彼此依赖彼此帮助彼此取暖互慰心灵的伙伴关系,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及和谐融洽的关系在人情冷漠的现代社会多么让人羡慕啊!《我的阿勒泰》中也是这样,李娟家开了一个小商店,大家很多时候都不买东西,坐在一起聊天喝酒嗑瓜子,一聊就是一下午,李娟感慨大家有什么好聊的需要聊这么久。我也十分好奇,猜想大概是牧区生活平时大家少有机会聚集在一起,趁空闲机会便聚在一起消消话瘾,另外,这也是大家能够获取足够消息与情报的渠道之一,彼此互通有无,互相袒露各自知道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把消息都散播出去了。
二、生活真实
李娟为了真实再现牧民转场生活,直接住进了牧民家,尊扎克拜为妈妈。这大概就是“文学来源于生活”的最佳注脚。她一个汉族人,跟着哈萨克族人一起生活,一边是语言不通出现的各种尴尬场景,一边是生活习惯不同导致的身体虚弱。在她的文字中,我都很难想象自己能活过三天。因为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笔下的一切都十分真实,好似一幅画卷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
真实的人物。扎克拜妈妈的辛劳,每天有干不完的活,但等到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悠闲自在引吭高歌。斯马胡力的爱打架,前一秒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下一秒还要找到别人家再去干一架,然后仇人忽然变成兄弟,真是不打不相识,貌似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想想可不是嘛,十九岁的少年,可不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卡西的不爱惜东西,家里的衣服明明买了很多,但没有一件是新的,不是哪里破了一个洞,就是哪里掉了一粒扣子,总之等到卡西想去参加舞会的时候,总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愁恼穿什么衣服才好。每个人都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作者用三言两语就把牧民的形象深深地刻进读者的心里,虽然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每个人都那么可爱,大概是因为倾注了作者的宠爱。
真实的生活。在《羊道·前山夏牧场》中,作者描写了牧民转场的情景,一位年轻的母亲——保拉提媳妇(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刚生完孩子不久,就要带着婴儿一起进山转场,路途的艰辛不亚于穿越太平洋。这么小的婴儿在冰天雪地里走,多么脆弱又坚强的生命。婴儿因为饿经常啼哭,可怜的母亲因为营养不足又有多少奶水呢?但是等她喂奶的时候,所有前进的队伍都会停下来耐心地等待她,仿佛在等待一位神仙。等李娟经过她身边的时候,她还给了李娟三枚杏干,多么善良的母亲啊!李娟如获至宝,把杏瓤啃得干干净净,又把杏核咬开吃掉了杏仁,如果杏核能吃,恨不得把杏核都吞下去。
真实的场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大概很少有人能够深入了解牧民生活。大家羡慕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浪漫,希望的是策马奔腾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但牧民们艰辛的生活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卡西和斯马胡力出去牧羊割草的时候,遇到松树油就把它扒下来,放在嘴里嚼,当做口香糖,能反复使用一个月之久。冬天的大雪覆盖了屋门,如果不每天及时清扫,整个冬天都无法出门。李娟吃药的药瓶是牧民眼中的置物宝贝,谁听说了都想来讨一个。出行坐车全靠等和运气,即使等来了车,也有可能车会不小心抛锚在路上,一路风尘仆仆,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无法想象的,但作者用她的笔描述了出来,她并没有抱怨这种生活,而是在热爱之中满怀悲悯。
三、语言真诚
李娟的文字质朴无华,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有深入人心的力量。像陶渊明的诗,有种“心远地自偏”的旷达。
她的文字处处透露着真诚。第一就体现在她虽然描述的都是自我亲身经历的生活,但她却已第三人称“李娟”来表现,仿佛她既是生活在其中的一员,又是作为第三者旁观者在记录着这一切,从而给人一种很真诚的感觉。
她的文字当中有许多方言俚语,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加上语言不通导致的反差感,时常会闹出让人笑掉大牙的大笑话,并且这个笑话可以提供大家茶余饭后持续不断的欢乐。
她总是以一种贬低自己赞美他人的态度来描写牧民,自己总是憨憨笨笨的,而牧民们都勤劳勇敢多才多艺,其实她的裁缝手艺在牧区也是声名远播。但她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用在自己身上,而是都毫无保留地用在了赞美牧民们,这份舍我为他的真诚在其他作者的笔下也是很少见的。
在她的笔下,哪怕是一块石头,都有吸引人心的力量。我就特别好奇她到底捡了多少好看的石头,在她的笔下,那些石头是比珍珠还珍贵令人喜爱的东西。一草一木,因她灵动的语言而熠熠生辉;一人一物,因她真诚的语言而闪亮多彩。这需要多么敏感的心、多么细腻的笔和多么深沉的爱才能写出来这样真诚动人的文字啊!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来形容李娟,我想说她是一个仗剑闯草原的奇女子。“牧鸭女”是她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中给自己取的,借用自“牧鹅女”,我也拿来借用一下。想来你已被这样一个奇女子深深吸引了吧?她虽然身为“牧鸭女”,却将满腔的热爱和诗意挥洒在了大草原。(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