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工厂养猫新城区为民办实事旧居换新颜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老旧小区的华丽变身,让老居民楼焕发新颜,在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居住在老旧小区的“老居民”也享受到了“新生活”。
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新城区以辖区内西部片区历年改造中未涉及的小区、具备拆墙并院条件的小区及居民诉求集中的小区为重点,对呼职家属院、平远公寓等40个老旧小区, 168座楼栋,6326户,49.15万平方米,进行拆墙并院、设施更新、管网入地等改造工作。
改善基础 小区旧貌换新颜
教师家园小区始建于2008年,是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内典型的老旧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污水外泄、路面积水严重,包檐脱落现象频发,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更是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教师家园小区、爱民小区2号院、一幼小区等多个老旧小区围绕给排水系统、采暖系统、路面铺装、外墙涂料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满足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居民营造了更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拆并整合 打通社区“微循环”
“福畅家园议事亭”、彩色跑道、嵌入式小公园……对于福畅家园的居民来说,这些都是在老旧小区改造前无法想象的小区环境。
“这个彩色步道有1公里长,每天走几圈刚刚好。”76岁的小区居民张成高兴地说,“我们现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破旧车棚。车棚内每家每户划格设置了储物架,有的居民还在车棚内养猫养狗,脏乱不堪。经过改造,这里设置了健身器材和实木凉亭,成了居民休闲、议事场所。现在,环境变好了,院子打通了,我们居民的心情更舒畅了!”
拆除楼与楼之间的围墙、引入物业公司进行常态长效化管理……福畅家园逐步实现老旧小区建设、管理良性循环,老旧小区的管理水平和居住环境不断提升,社区“微循环”全面打通。
美化完善 提升居民幸福感
呼职家属院改造工作秉承解决居民实质问题、完善实施配套设施两个原则,通过供水设施、供气设施、供电设施等基础类项目17项;拆除违法建设、绿化、照明等完善类项目14项;智能感知设施提升类项目1项,围绕适居、宜享、乐活、智慧、善治五个方面制定改造计划,形成了安全有序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小区环境。
“自从小区改造以后,孩子们有了更多玩儿的地方。像沙坑、滑梯、秋千这些。”正在陪孙子玩耍的邓贵娥阿姨笑着说,“我们老年人有自己休闲的场地,孩子们有玩耍的空间,小区还增加了新的监控设备。我们住在这觉得更安全了,幸福感也飙升了!”
截至目前,列入新城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40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完工。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各社区结合小区实际,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与小区内居民沟通,了解居民需求,让老旧小区的改造更暖心,让居民住的更顺心。
来源:新城融媒 史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