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楼里养狗好吗让文明养犬成为市民的自觉
遛狗要牵绳 粪便及时清
让“文明养犬”成为市民的自觉习惯
□ 记者 刘鸿远
外出散步,一不留神就会踩到狗的排泄物;夜晚休息,邻居家的狗叫声很大,让人难以入眠;广场上,未拴狗绳的狗嬉戏奔跑,惊扰到路过的儿童……近年来,养狗的市民越来越多,但在增添了生活乐趣的同时,一些市民却忽略了养犬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导致不文明养犬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他人生活带来了困扰,影响了城市的卫生与秩序。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养犬行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充分关注,我市也出台了《唐山市养犬管理条例》,并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使不文明养犬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让“文明养犬”蔚然成风,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应该成为市民的自觉习惯。
不文明养犬行为影响他人生活和社会秩序
在我市某小区的小花园内,花草成荫,绿意葱葱,几个孩子在其中嬉戏玩闹,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以前这里是养狗的居民集中遛狗的地方,草丛里都是粪便,孩子玩的时候一不小心踩上去,真是太让人恼火了。”一位孩子家长告诉记者,正是随着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不文明养犬的监管力度,以及养犬人士自身认识的提高,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消失。
“过去曾经有一次,我回家上楼的时候,突然从楼梯上走下来了一只没有牵绳的大狗,吓我一跳。虽然主人一个劲儿地跟我道歉,并再三保证这只狗性格温顺、不咬人,但迎面走来这样一只大狗,心里还是害怕啊!”市民李先生说,从那次之后,自己每次回家都得小心翼翼地一边上楼一边往上看,生怕那只狗会突然出现。
因为遛狗不牵狗绳,给他人造成的危害时有发生。近日,贵阳市一位网友曝料,她家年已72岁的老人出门下楼时被两只不牵狗绳的狗冲撞倒地,致使腿部骨折。据当事人家属介绍,当天早晨8点钟左右,她的外婆在楼下的小区广场正走着,并不知道身后此时有两只狗一边互相撕咬一边冲向了她。当时两只狗速度很快,从后面撞到了老人的脚,老人随即失去重心摔倒在地。随后,老人被送进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检查出左侧股骨骨折,左腿断裂。
据统计,市民最反感的十类不文明养犬行为主要包括:遛狗不牵绳、携带犬只乘坐电梯、随地大小便且不清理、半夜狗吠扰民、放任狗在孩子身边转、对他人提醒置之不理、带狗去公共场所、不给狗接种疫苗、饲养禁养犬种、随意弃养宠物狗等。其中,不拴绳,不铲便,携带狗狗上公交、进餐厅、逛商场等不文明养狗行为,更是不少市民尤为反感的。
当下,不文明养犬行为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体现的不仅仅是养犬的小事,更是个人行为素质的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政府部门加大对不文明养犬行为整治力度
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坚决说不!唐山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在我市制定出台的《唐山市养犬管理条例》中,对犬只免疫、检疫和登记,养犬行为规范,犬只诊疗和经营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都作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遛狗不牵绳、随地大小便且不清理、半夜狗吠扰民等问题,都有具体要求,其中包括:
不得携犬进入机关、医院、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餐饮服务场所、社区公共健身场所以及设有犬只禁入标识的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不宜犬只进入的公共场所;重点管理区内,犬只在楼道、公共阳台、道路、广场等人员活动的公共场所产生的粪便等遗弃物,养犬人应当立即清除并处理干净;重点管理区内携犬出户的,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领约束,犬只必须挂犬牌、束犬链,犬链长度不得超过两米;遛犬时注意避让行人,尤其要注意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饲养犬只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得放任、驱使犬只恐吓、攻击他人;犬吠影响他人休息的,养犬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可见,《唐山市养犬管理条例》中一条条具体措施有的放矢、权责分明,为坚决遏制不文明养犬行为提供了有效遵循。
同时,我市还定期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督导检查,对市区内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多名不文明养犬人被依法行政处罚。市民也纷纷对我市开展的不文明养犬行为专项治理点赞,认为这项工作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养犬人士李女士表示:“这次整治行动,能够净化环境,减少了很多危险发生,以后我们要更加规范地养犬。”
“经过近一段时期对我市不文明养犬行为开展的整治活动,市民不文明养犬行为得到很大改善,目前我市办理犬证的犬主已达1.7万人。”市文明养犬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瑞岭说,通过开展文明养犬宣传劝导和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养狗居民做一个文明、自律的养犬人,努力营造人犬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另一方面大力提高居民文明养犬、科学养犬的意识,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文明养犬”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犬类是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如何善待犬类、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实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乃至全社会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养犬人士在爱护宠物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文明养犬的必要性,应当进一步增强文明养犬意识,严格落实相关规定,遛犬时牵好犬绳,及时清理犬粪,主动避让行人,不携犬进入规定场所,做负责任的宠物主人,规范文明养犬,为犬只赢得更多的理解和喜爱。
城市管理服务优先,执法监管教育为先。相关人士指出,在不文明养犬整治工作中,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源头治理,把宣传教育作为加强养犬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坚持执法与普法相结合,寓执法于服务。在加强执法的同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和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增强市民依法文明养犬自觉,着力营造文明养犬良好氛围,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市容环境秩序。
此外,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文明环境的缔造者、监督者,也需要自觉担当起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的责任。发动一部分有文明养犬意识的养犬居民加入“养犬志愿者”,用自身的文明养犬行为带动和感染周边的养犬居民共同依法文明养犬,通过养犬居民自我提升、自我管理的方法将不文明养犬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社区居委会通过建立“翡翠郡社区养犬群”,将社区养犬居民全部纳入到微信群中,互相监督,杜绝不文明养犬现象的发生。物业部门则积极配合,设立宠物公厕等一系列便民设施,在为养犬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美化了社区环境。
也有专家建议,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对养犬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规定养狗必须登记发证、强制佩戴约束性皮带和口套、强制注射疫苗、强制购买保险以及在犬只体内植入身份信息芯片进行跟踪管理等。
总之,文明养犬事关每个人生活,事关城市文明发展,让文明养犬成为市民的自己习惯,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