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顺园里养狗的多吗社区花园陪伴计划四
“我们的百草园”是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和同济大学深度合作打造的首个社区花园项目,位于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以下简称鞍四(3))中心广场,占地200平方米,包含握手菜园、一米菜园、湿地花园、香草花园、螺旋花园、儿童娱乐等功能区域。
2015年,鞍四(3)小区中还没有可以供居民们休憩娱乐的广场,公共花坛上没有植被,居委会持续收到居民改造小区绿化的意愿,希望打造一个可供居民活动、交流、有温度的社区公共空间。
2016年5月,街道向同济大学城规学院寻求专业的指导与建议,探索“政府引导、高校指导、居民主导、社会参与”的自治共治模式,并通过孵化本土社会组织,项目化启动“我们的百草园”社区花园陪伴计划。
近年来,秉持“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基于“百草园”的建设与运维经验,社区花园陪伴计划在周边社区进行了推广复制,建成了363“芳园”、安顺苑“顺园”以及鞍山三村“谧园”等,使四平老工人新村的公共空间品质得到提升,使居民由“旁观者”向“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发生转变,使街校联动发展有了更深层的内涵。“百草园”已被评为“上海市低碳社区示范项目”和“杨浦区居民自治十佳项目”。
街道联动,搭建共创平台
街道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同济大学共建共创开展了五季“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率先在全市范围内聘请同济大学专家作为社区规划师,持续推进社区微更新项目,用较小的成本改变了社区面貌,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让老工人新村焕发出新活力。“百草园”建设就是其中之一,汇聚了各方人力物力资源,如通过区相关部门的一些创建资源开展了节能减排改造、小区儿童活动设施改造等,在“百草园”辅助添置了各类休闲娱乐设施。通过党建合作和购买服务等引进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绿乐园(公司)和四叶草堂(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为整个花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专业视角,助力社区营造
同济大学城规学院的刘悦来老师作为杨浦区“社区规划师”,受邀带领团队深入社区调研勘察,发起推动了“百草园”的落成,与居委会携手建立议事平台,进行现场访谈,听取街道、小区居民甚至儿童的各层面意见,打通了居民之间、居民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屏障。通过“小小景观设计师”的现场创作活动,让社区小朋友们也有了充分表达诉求的机会。设计方案初稿形成后,开展参与式工作坊,走进居民细听意见,如生态水缸会带来安全隐患,被要求调整。在反复的沟通调整的过程中,建设理念逐步清晰。正式建设中,鼓励居民把自家植物带到花园,与大家共同分享。这正符合鞍四(3)“百草园”的定名,取百家之花草、造千人园地之意。社区规划师团队依旧保持着每两周来一次“百草园”的频率,为居民们提供专业指导,同时解决新问题,如疫情后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自然成长营”亲子活动,带动社区更多年轻人和青少年共同参与,在“百草园”等花园DIY“乐享门”,促使花园从有限空间转变为分享种植的无限平台。
居民参与,激发自治活力
花园走进社区的基础是缓解高密度的人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高负荷,所以“百草园”景观改造之初,立足生活化、人性化的微改造,留给居民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未来更多的变化空间。鞍四(3)有一批爱花爱草的叔叔阿姨们,自发成立了“芳龄花友会”,主动与规划师团队对接,在百草园营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会长梳理了成员名单,结合各人特长以及各个施工阶段所需要的能力,按照大家的空闲时间,制作施工排班表,组成浇水施肥组、捡拾垃圾组、整理花园组等不同小组,全程参与。虽然整体施工时间多出了一倍,但社区居民深入参与的意义,远比一味追求效率价值更高。正是基于此,如今每周四上午,“花友会”的成员们都会聚集在百草园,分享种花护花的经验,同时有会友拍照记录活动,在微信群里分享给未能参加的成员。“花友会”衍生出“小小志愿者”团队,现有40余位小伙伴,能独立完成给蔬菜搭架子,浇水、施肥等日常运维技术,在“百草园”组织中秋灯谜会等,成立了“百草园”微信讨论群,督促花园值班,还加入了关于和老年人活动空间矛盾、社区养狗等超越花园空间的问题讨论,加深了孩子们对社区以及社会责任的理解。目前“小小志愿者”团队和“芳龄花友会”都是鞍四(3)小区社区自治和花园管理的活跃力量。
创新与启示
“道法自然、乡土原创”是“百草园”最吸引居民的特点,正是在居民共同参与、街校共建联动、社会力量持续助力下,“百草园”带动社区内其他花园提升改变,不断探索创新方法,沉淀经验理念。
社区花园的建设与活动,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拉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指导方针。在中心城区存量公共空间局促的条件下,通过参与式微改造,满足了居民提升生活环境、追求品质生活的需求,使社区民众对空间产生情感并有内在的参与动力,真正投入参与到建设人民城市中去。
空间可持续性的活力依赖于内生力量的产生,源头在于有意愿、有热情、有能力的“社区达人”、“社区领袖”。“百草园”的“芳邻花友会”的实践正是有着核心志愿者带领,不断吸引相同志趣的居民共同参与,持续扩张成员数,并一起为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为队伍运行建章立制,形成意识共同体,为社区花园和社区群体服务。
营造活动借助公众关系的议题,在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项目运作中,把握不同人群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如园艺爱好者对于植物养护的期待;手工爱好者对于动手实践操作的需求等,将培力的内容贴近生活,让居民更真切地感受到社区治理的价值。
- 上一篇:养猫书籍入门女生养猫指南铲屎官必备书籍
- 下一篇:养猫需要步骤养猫只需简单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