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清巷养狗好不好谈军阀系列民国最荒诞的军
近几日因疫情在家观剧,重温了邵氏经典《大军阀》。这部由李翰祥执导,许冠文主演的老电影通过戏谑的表现手法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荒诞一面。其中的主角“督军”庞大虎杂糅了北洋时期几个经典形象,包括张作霖和孙传芳,孙殿英和韩复榘,而庞大督军身上反映的最淋漓尽致的则是历史上有名的"狗肉将军"张宗昌!
在民国军阀混战的年代 ,前期的军阀势力中还有不少 类似于“龙虎狗三杰”的存在和蔡锷这般爱国将领,中期还有直皖和直奉战争战争脱颖而出的吴佩孚、段祺瑞这样的一时枭雄;后期的阎锡山、冯玉祥之流也算是割据一方,纵然这些人连年征战搞的民不聊生,但口碑还是不错的。蔡锷将军自不必说,民国国葬第一人,护国元勋。就连吴佩孚也享受了国民政府的国葬待遇,时人记载当时的场面那也是 万人空巷。甚至后期的军阀里,谭延闿1930年去世时非但也是国葬,待遇还仅次于国父孙中山!那个时候还有谁能记得他还是一方军阀?
军阀的历史如果要分一个青红皂白的话,其实在南方的北伐军誓师北伐是一个转折点。当年北伐军高呼除军阀的时候,实际只是干掉了袁世凯留下来的残余。三大主要目标是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北伐前期已经干掉南方自己的内部军阀陈炯明,后期的阎锡山和西北势力的冯玉祥则是 直接改头换面;如果算上四川的内斗,严格来说对于国民的记忆还是北洋系的腐败来的水深火热。这帮北洋系的军阀出身行伍,没几位能以新民主对待新社会,不然也不会有府院之争了。而这些人中,最臭名昭著的就要数这位张宗昌了。
张宗昌的发家史和张作霖差不多,在电影《大军阀》中许冠文的扮相也都是中和了张宗昌和张作霖的历史形象,这种“吹胡子瞪眼睛”的大帅或督军 形象也被一直沿用到后期经典的剧作中,比如《刀马旦》、《大帅哥》这2部TVB经典剧里的军阀形象都参考了这部电影里的扮相。电影中对于主角作为军阀的发迹交代的很清楚,是凭借日俄战争。这场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外国势力的战争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有很多侵略的不合理的殖民意味,但是也为很多的人提供了“时势造英雄”的机会。而前面提到的三位军阀无一例外都发迹于此次战争。张作霖擦边,做的的响马。除了自己的本事,还借了日本人的力。而吴佩孚当年更是在日俄战争中充当高级间谍,为日本提供谍报立下汗马功劳。最狗血的则是张宗昌。和吴佩孚相反,他的人生开挂得益于俄国人。最早他和家乡人一样,只是一个为了生活闯关东的年轻小伙,因为在修建东清铁路时为俄国人效力而学会了俄语,因此在俄日战争期间报名当了俄军的翻译。虽然俄军失败他也去了海参崴和西伯利亚继续苦逼的劳工岁月,浑噩的东北加俄国的十一年却是他不断奋发图强的自我调整。机会终于在辛亥革命后来临。
1911年的东北和山东,土匪猖獗。张宗昌看很多土匪赶潮流改称革命军,他就拉上一波土匪跟着山东民军都督胡瑛干,成为一名“革命者”。随后就开启了他“三姓家奴”的黑历史。也就是先在陈其美下当团长时看北洋实力更强大就倒戈冯国璋,一路从师长到总统府侍卫武长官。然而在直皖战争战败后,加上此前冯国璋这一靠山的逝世,他在直系军阀的生涯从此结束,最后转投在张作霖底下混了个营长。因为此前在土匪圈里的人脉,他帮张作霖解决了匪患,晋升旅长并开始重新经营自己的地盘。在他盘算自己的势力时,最大的成就是招募了一只白俄罗斯队伍,包括一群能征善战的哥萨克骑兵。哥萨克骑兵在世界军事史上一直以勇猛著称,甚至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千古留名。张麾下的一千多名白俄士兵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以刺刀拼杀就干掉了齐燮元的部队,拿到了富裕的苏浙地区。后来在直皖争夺江苏的过程中,经张作霖调停,卢永祥还是做他的江苏督办,而张宗昌被安抚到了山东。张宗昌的这只白俄罗斯人组成的部队居功至伟,不过也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到了大街上还是骑马跨刀横冲直撞,引起很大骚动,连当时美国驻东北的武官都看不过去,多次引起冲突。当然,这样明显的招兵买马的举动也让东家张作霖不舒服,慢慢的克扣军饷。然而自恃羽翼丰满的张宗昌一路得瑟,在山东开始经营自己的独立王国。电影《大军阀》中的很多荒诞的喜剧之事就取材自张宗昌在济南的奇闻轶事。
高加索人和哥萨克骑兵在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
张宗昌荼毒山东人民的手段可谓五毒俱全。当初被克扣军饷的时候,他就在军队玩起了以毒养军的手段。在全国掀起禁毒热潮之际,他公然在自己的辖区种植大量的鸦片,引起全国的声讨,从而获得了“贩毒将军”的称号。可他又只是一个草根军阀,对部队的管理一无所知。在山东期间,他还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外号:“三不知”将军。这三不知就是:兵不知道多少、钱不知道多少、姨太太不知道多少。关于这个“三不知”,在电影《大军阀》里刻画的惟妙惟肖。而抗战中的中国人的好朋友,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就曾在近距离观察过张的部队后曾经提到他的印象是“张的部队仅30%有步枪,70%的其他士兵要么拿着冷兵器,要么赤手空拳。”可见后期统治山东时,他的部队已经差劲到什么地步。当时社会舆论曾有一句典型的玩笑来嘲弄张的部队:"官比兵多,兵比枪多,枪比子弹多。“
张宗昌是出了名的好女色,按照当时的人统计,他娶过数十位妻子,中外的都有,有的来自青楼,有的是唱戏的,光是被写进家谱的就有二十来个。张宗昌除了要养底下无底洞一样的士兵军官,还要养活一大家子,而这些家人全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要多浪费有多浪费,巨大的开支转嫁到山东人民手中。在张宗昌的治下,三年中出现了六七十种杂税。这些税目除了无理取闹外,有很多税名,甚至听都没听过。比如说他史无前例的征收了”大粪捐“。所谓大粪捐指的是进城挑大粪的农民也要捐款的意思。此外他还对养狗养鸡征收狗捐、鸡捐等等,真可谓想象有多远,捐税就能拉的有多远。在电影里有一幕是督军为自己的继父过生日。我们在电影中只能看到排场的大,济南城有头有脸的都来拜寿捧场,然而现实中的张宗昌却为此搞了一个祝寿捐!这是1927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他当时规定了一个硬性指标,那就是山东的军政各自缴纳他们当年薪水的五成来作贺礼。简直是让山东的公务员们喝西北风啊。
张宗昌还有一个很荒诞的故事一直为济南人民津津乐道,也被传神地刻画在了电影里,那就是“轰日求雨”。这说的是济南地区大旱,民间举行祈雨大典。因求雨不成他就破口大骂龙王,并命令炮兵对龙王爷开炮,结果误撞下雨,他为此沾沾自喜。虽然电影里看起来很荒诞,这件事却正儿八经的发生在他身上。总的来说,张宗昌这个人是典型的军政暴发户。他的投机是消耗个人机遇下的回光返照。也因为这样一个荒诞的一把手,硬是把山东搞成了一个人间地狱。按照现存数据记载,光1927年济南就有七百多家商铺倒闭;到1928年底,有100多万人被迫移民东北,济南民间至今还流传着“ 也有葱,也有蒜,锅里煮着张督办;也有蒜,也有姜,锅里煮着张宗昌”。可见其名之臭。
当然,如此臭名昭彰的旧军阀也没有落得好下场,甚至可以说是民国军阀中下场最差的。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他和李景林组建的直鲁大军节节败退,甚至引狼入室,间接导致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最终在白崇禧大军压境下逃亡日本。由于大手大脚花钱,潜回北京后只向张学良讨得一个虚职;可惜不知足的他不知收敛,在蒸蒸日上的韩复榘面前扯大旗,最终还是在韩复榘的操刀下死于为父报仇的郑继成之手。尽管这也是一桩公案,因为据常年旅居中国的日本医生矢原谦吉晚年回忆笔记记载,郑继成也只是被当作凶手处理的,日本人五反田当天和他喝了一天的酒,无作案时机。开枪的更有可能是张树声让王若瑟安排的。
不管历史真相怎么样,一个政治人物的消亡,总是伴随着阴谋论的此消彼长。但无论怎么样,那个最后陈尸在火车站无人认领的张宗昌最终还是荒诞的结束了他的一生,他或许怎么也想不到,如果不是少帅的怜悯,死后就没有葬在北京香山的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