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2800只城市与养狗之调查篇遛狗不拴
许多城市家庭的家庭成员中,都有宠物狗的一席之地。人与宠物和谐相处,由来已久。而人与宠物的冲突,以及养狗带来的隐患,也始终是争议的焦点。饲养宠物狗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不文明养狗行为不但为人诟病,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所谓的“最严”养狗令,文明养狗不再只靠自觉,而是将约定俗成的规则书面化,通过法律定义养狗“文明”。
石家庄市民文明十条中就有“遛狗拴绳粪便清”一条,记者走访本地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现,不文明养狗行为仍随处可见。但是,也有许多养狗人积极践行文明规范,身体力行为养狗“正名”,不让养狗演变为“养患”。
这些不愉快经历都与遛狗有关
家住石家庄世奥湾的王女士分享了她曾遇到的一次不愉快经历。“那天我带着孩子在一楼等电梯,电梯门一开,突然一只大狗边叫边冲向了我家孩子!”幸好王女士反应及时,一把拽过孩子抱在怀里,才避免了一场极有可能发生的伤人事件。虽然孩子没受伤,可那只与孩子差不多一般高的大型犬没有拴绳,冲到脚跟前还丝毫没有停止吠叫的意思,把王女士怀中的孩子吓得哇哇直哭。可让王女士气愤的是,一旁的主人视若无睹,甚至不以为然道,“就是叫两声,我家狗不会咬人”。
每天早晨在体育公园晨练的张阿姨,总能碰到那只从来都不拴绳的阿拉斯加犬。“那只狗很活泼,见我们几个老伙伴在广场上活动,总是‘热情’地跑过来凑热闹。它那么大个向着我们这些老骨头冲过来,上次吓得隔壁七十多的老爷子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搅和得我们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而这只阿拉斯加犬的主人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她经常远远地跟在后面,任由宠物在前面撒欢。张阿姨多次劝说,可对方却有不拴绳的理由,说因为疼爱宠物,“不拴绳是不愿狗狗不舒服”。
除了遛狗不拴绳,便溺不清理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就在某日记者走访时的晚八点半,万达广场步行街上,一对年轻男女牵着一只雪纳瑞犬,只见它找到一处树坑,随即留下一坨粪便后,狗主人便牵着它径直离去。而这种情况在社区也尤为常见,花坛、绿地里随处可见狗粪便,甚至楼梯间、地下车库里,一不小心就会“踩雷”。
想象国际小区的业主就多次发现有人在地下车库遛狗,更过分的是,狗粪便就随意留在别人的车位上,让人“中招”,防不胜防。“最可恶的就是在电梯里,那么小的密闭空间,味道大得受不了!”而保洁与物业对此也十分无奈。“涉及养狗的投诉占很大比例,保洁阿姨一天都不知道要从绿地上收拾出来多少狗狗粪便,我们也没办法强制要求,只能提醒。”想象国际小区物业人员无奈道。
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遭人厌
据业内人士大致统计,石家庄市三环以内主城区约有2800 个小区,保守估计,每个小区平均下来有50 条狗。社区是宠物狗的聚集地,不文明养狗现象在社区显露无遗。不论是新建社区还是老旧社区,只要有人养狗,便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一些“惧狗”人士不仅对不拴绳颇有怨言,甚至站在了养狗人士的对立面,演变为一场“支持”与“反对”养狗的拉锯战,邻里关系也由此愈发紧张,矛盾升级。
“小区里总有些不拴绳的狗到处跑,我家孩子胆子小,每次都被吓得哇哇叫。上次实在忍不住,就跟狗主人吵了一架,可人家依旧我行我素,说那么多狗都不拴绳,别人都没事,怎么就我家事儿多!”国际城小区的刘女士无奈道。
“有次孩子蹲在小区绿化带旁边玩耍,一起身我发现袖口上有脏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草丛里的狗粪!”水榭花都小区的业主说,当时狗主人也在旁边,但碍于都是脸熟的邻居,他实在没好意思发火。“遛狗的时候就不能随身带个塑料袋吗?真是方便了自己,恶心了别人!”这位业主说,自打那次不愉快的经历之后,只要看见那位遛狗的邻居,他都带着孩子躲得老远。
“现在好多人喜欢带着宠物逛商场,有时候他们和宠物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接受!”经常在万达商场逛街的严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在一楼某咖啡厅喝咖啡,当时已经人满为患,一位女顾客竟然把小狗放在座位上占座,后来实在有人看不过去,向正在忙碌的店员反映情况后,才劝阻了这位女顾客的行为。“有人看不惯她让宠物狗占座,她就指责对方没爱心,当时就争执了起来。”
还有记者在槐中路与育才街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内就餐时,亲眼看到一主人将泰迪狗放在旁边的座位上,将自己碗中的肉块夹到桌子上,泰迪狗就直接趴在桌子上吃食。虽然并未发生人与宠物共用餐具的情况,可眼前景象还是令周围顾客侧目,纷纷表示难以理解和接受。
莫让养狗变“养患”
其实,今年是《石家庄养犬管理条例》出台第十个年头,在这座城市探索养狗管理之道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养狗人也在约束行为,积极践行文明规范。
今年初以来,石家庄多部门多次开展“文明养犬社区行”等活动,促使文明养犬成为自觉。截至11 月22 日,该活动共开展社区活动34 场,张贴宣传海报5300 余份,现场办证、年检100 多个,发放狗绳狗链5000 多条,直接参与市民达万余人次,辐射近12 万余户居民。
该活动主要针对的就是“遛狗不拴绳,不清理宠物粪便”等不良行为。
不少社区专门成立文明养犬宣传服务小组,互相监督提醒,定期组织养犬业主清理草坪上的狗粪。工农路某社区、荣景园小区等少数小区除了宣传工作之外,还建起了“宠物公厕”,方便业主遛狗,清理粪便。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成立了文明养犬劝导服务队,引导大学生“在校不养犬、离校无遗憾”。
就拿荣景园小区来说,据媒体报道显示,该小区物业公司逐一上门摸底登记住户养狗情况,面对100 多只宠物狗,曾经也时常面临宠物随处便溺、遛狗不拴绳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小区18 处“宠物公厕”的建立、派人定期对沙池去味平整,以及给业主发放免费狗绳、便便袋,逐渐提高了业主对养狗问题的重视,配合物业工作的同时,也规范了养狗行为。
此前种种不文明养狗行为曾迫使个别小区采取了“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如2014 年金谈固小区沸沸扬扬的“禁狗”事件,即便办理了养狗证也不允许养。“有的居民就举双手赞成,但养狗的居民就完全不能接受,对他们来说,宠物狗就是家庭成员,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金谈固小区业主王先生就亲历了风波,虽然他也是养狗人,但也深知养狗给旁人带来的种种困扰。“我家有老人,特别能理解晚上要是有狗叫个不停,会吵得老人睡不着觉,的确很让人头疼。”
不过,这种“一刀切”的管理办法还是难以服众,养狗带来的扰民等难以回避的问题,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市民均表示能够理解,可以体谅。而不文明行为,却必须要被制止并加以管。“其实越来越多人觉悟比以前高了,很多人都选择一大清早或者晚上深夜遛狗,就是为了避开人多的时候,避免免给大家造成困扰。”心海假日小区居民李先生说,他所在小区还有业主专门购买了给宠物狗佩戴的嘴套,以防狗伤人,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
(燕赵都市报 记者 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