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人防挠门小伙水逆难道是因为回家路上看
猫头鹰在古代被叫做鸮,在古代十分受百姓喜爱,曾被百姓尊崇为神鸟。
猫头鹰霸气的外表与那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加上猫头鹰夜间捕食的行为,让人们觉得神秘不已,对于新鲜的事物人们总是觉得好奇,在当时猫头鹰受欢迎的程度非常不一般,不少古人还喜欢把猫头鹰的形象作为艺术品,在我国商周时期,各种玉器、石器、铜器都有着精美的猫头鹰外形。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的后代在古人的创世神话里,猫头鹰是玄鸟的后代,安阳市现在的古城边上可以发现有一个清晰的“玄鸟”雕塑,而安阳人认为玄鸟是燕子,并非猫头鹰。但在参观安阳的考古时可以发现,并没有过多燕子的物品,而鸮的倒是不少,故而得知玄鸟并非燕子,而是猫头鹰。并且有甲骨文考据“商”字其实就是以猫头鹰的脸来著作的。
在《夜与梦之神的鸱鸮》里很显然的表示猫头鹰是猛禽,仪态威猛,且是战争胜利的象征。
《诗经》里也曾描述鸮是夜行物,常昼伏夜出,鸮是漆黑夜晚和梦的保护神,并认为鸮能保护百姓夜晚安全。
《礼记·表记》里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为神,先鬼而后礼。”人们信封鬼神之说,无论是做任何事情都得算上一卦,并求祖先庇佑,活人是百日活动的,而先祖的灵魂是夜晚行走,鸮则自然而然的背上了“陪伴祖先夜间行走的神鸟”一称。因此,鸮变成了祖先之一,受到了百姓的崇拜。
捕鼠猎手——夜猫子
古人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桂林人罗取生鬻之,家家养使捕鼠,以为胜狸。”大概意思是说:“在古代桂林地区,就有农民在家里养猫头鹰,用它来捕捉老鼠,效果比养猫还要好。”
现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猫头鹰是当今时代捕鼠能力最强的鸟类;并且经过测算,一只成年猫头鹰一年就可以消灭一千只以上的老鼠。这等战斗力,对于古代防鼠能力差的农村人而言,简直就是“灭鼠神器”。古代农村人将粮食囤积起来,但是自身防鼠能力差,老鼠众多;因此猫头鹰大都聚居在这样的地方,而如今农村人防鼠的能力提高了,老鼠的数量减少,猫头鹰在村庄周围叫唤的次数就减少了很多。
百年来最大的“误会”——被冤枉的猫头鹰猫头鹰就是鸮的俗称,还有一种民间叫法是“夜猫子”,它是一种猎食性鸟类,夜间捕食活动的小动物,它当然不会没事进宅串门,它要是进到屋里,多半是被猎物吸引而来的。 至于民间传说的夜猫子进宅,家里就会发生不幸事件则完全没有科学根据,人的好运或者厄运不会由一只鸟来决定。俗语说“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夜猫子由于在夜间行动捕食,在农村普遍被认为是不祥之物。通常它的叫声有两种,一种就是平常的叫,另一种则是喈喈咕咕的类似笑的阴森诡异的叫声,即便是平时夜猫子进宅也是乡下人极其忌讳的,所谓的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就是一旦夜晚听见夜猫子靠近住宅“笑”几声,家里肯定会有不太好的事情可能发生,是极其忌讳的。但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正确,猫头鹰也并非是带来不幸的鸟。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鸮是带来死亡信号的不祥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景公修了个大厅,正想进去的时候,听到猫头鹰在枝头叫时,便不敢登台进去。等待下属官员将其赶走之后,方才敢登台。更奇葩的是,历史上甚至有专门设立职位驱赶猫头鹰的奇闻异事。
猫头鹰在中国人民心中背负了的恶鸟的骂名,一说起猫头鹰,便满满的一股邪气,貌似厄运马上上身一般。
著名的思想家庄子也把自己的老朋友惠子比作猫头鹰,讥讽惠施获得宰相不过是“鸱得腐鼠”。
秦汉时期的诗歌中也多有贬损鸱鸮的篇章,认为鸱鸮飞行与站立姿态均不雅,而且好吃腐鼠,不讲卫生,诗文表达出,汉人尊凤贬鸮的文化喜好。更加残暴的是,由于汉代独尊儒术风行,鸱鸮不知为何还被带上了“不孝”的高帽。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说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的话,是因为猫头鹰的嗅觉十分灵敏,能到嗅到一个临终前老人或是病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一种名为“腐尸胺”的气体。加上猫头鹰对腐尸的气味十分敏感,因而当它闻到“腐尸胺”的气味就会飞过来寻找食物,但因它闻到味道却找不到食物时,就会焦急的发出声音。
所以当过几天这里的老人或病人死去之后,就会“理所当然”认为这是猫头鹰的“作为”。
而并非传说中迷信的说法,夜猫子进宅一定是带来厄运,其实夜猫子的到来,也是因为家中有临终的死亡气息吸引猫头鹰过来,而不是猫头鹰带来的死亡。
神鸟到不祥之鸟——历史的转变在古代猫头鹰曾一度被百姓认为是吉祥、胜利的鸟,并且得到了尊贵的待遇,而后来却慢慢出现了巨大的转变,从神鸟变成了不祥之鸟。
在1976年的河南安阳发现了意见鸮型的器皿,名叫“鸮尊”。看起来像是古时候装酒的酒器,这一座鸮尊身高将近半米之高,十分的雄威。
这一座鸮尊的来历也是十分厉害,这座鸮尊的主人妇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事家,她是周王武丁之妻,在世三十年间,为丈夫平定战乱,生儿育女,为丈夫打江山守江山,而鸮是战神的代表,战无不胜,克敌制胜的象征令她把这座鸮尊当做宝贝一样,入墓也将鸮尊伴随。可见鸮的地位非常高贵,而在当时我国对猫头鹰也非常推崇,认为它神圣、尊贵。
在西周时期,百姓们开始慢慢转变对鸮的态度,特别是西周中后期,鸮题材的艺术品等物品慢慢减少,甚至消失不见。
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让鸮从天上神鸟一下掉落到人人喊打的处境,这么巨大的转变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据历史学家猜测,西周鸮的文化一下的没落是因为周朝人为了报复商朝人曾经的欺凌所带动的,为了彻底打败商朝,西朝人把商朝人流行的鸮文化彻底抹去。
在殷商时期,商朝的军队南征北战,周边的百姓伤的伤死的死,到了商朝的晚期更是朝歌淫乱无比,而内部矛盾也烽烟四起。
曾有诗歌《豳风·鸱鸮》写到:“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这首诗也是周武王死后,周公为讨伐商族遗留贵族挽救商朝所写,这表达的意思是:鸮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的雏子,再不能毁去我的窝巢。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积干草垫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儿垂危,正在风雨中飘摇。我只能惊恐地哀号!说出了西周人对殷商人曾经的无奈与恐惧。
这也是鸮文化被推翻的一个转变,时至今日,仍然有民间俗语“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迷信说法,猫头鹰的地位仍然令人惧怕。
我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作“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古书中还把它称之为怪鸱、鬼车、魑魂或流离,当作厄运和死亡的象征。
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猫头鹰的长相古怪,两眼又大又圆,炯炯发光,使人感到惊恐;两耳直立,好像神话中的双角妖怪,使得古人多用“鸱目虎吻”来形容凶暴之貌;猫头鹰在黑夜中的叫声像鬼魂一样阴森凄凉,使人更觉恐怖,古时称它为“恶声鸟”,《说苑·鸣枭东徙》中有“枭与鸠遇,曰:我将徙,西方皆恶我声……”的寓言故事。
此外,猫头鹰昼伏夜出,飞时像幽灵一样飘忽无声,常常只见黑影一闪,也使对其行为不甚了解的人们产生了种种可怕的联想。在我们国家,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许多人还是因为它传说中的不吉利而排斥它。而在一些西方国家猫头鹰却有着美好的形象。在他们看来,猫头鹰更多的是聪明,果干智慧的象征。对于猫头鹰是不详鸟这种说法也不过是迷信,希望大家不要再谣传了,猫头鹰并不会带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