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替别人养花女孩你可以自己种花送给自己
女孩,还记得那个你一直暗恋的男孩吗?
在学校操场旁的树林里,你摘下墙根下一朵蓝色的小花,一瓣他喜欢我一瓣他不喜欢我,你多想让那朵小花替你告白。课间在楼道里与他迎面相遇,却始终鼓不起勇气抬头看他一眼并问一句你好。你觉得自己,就像那密林深处匍匐于地的青苔,无法配上他阳光灿烂的笑容。他那么优秀,似乎整个年级的女生都在讨论他。而你习惯做角落里的观众,只要看他在舞台上熠熠发光就已足够。所以,在十六岁的雨季,在月季绽放的六月,甚至连他的背影也不曾看清楚,就已在心中默默与他告别。
后来,你大学里遇到了他,在女生宿舍楼下,颤抖着递上三枝红玫瑰,丢下一句“情人节快乐”仓惶逃开。当你红着脸举着那三只玫瑰回宿舍,欢呼声响彻校园。这是你人生第一次收到的鲜花,它象征着美好而浓烈的爱情。即便他并非你中意之人,但,那玫瑰花真的好美,开在你十九岁的初春。这种被人喜欢的感觉真好。你只有把他想象的无比完美,才对的起他送你的花。直到相处后他说分手,你才怅然若失又似乎瞬间解脱。不是所有的恋爱都迷人。
从此,他变成了校园里熟悉的陌生人,碰见了还会面面相觑,但是,在他身边的人已不再是你。即便躲在丁香丛里痛哭一场,也只是觉得自己好可怜,无人来爱。你深知,这个世界上,你永远是被动的那个。
实习的城市,你遇到了他,在火车上。看到他的眼睛时,秒懂何为一见钟情,心中小鹿乱撞。而更幸运的是,他也好喜欢你。
他在计划你们的未来,在哪里安家,买什么牌子的车子,生几个孩子。他愿把所有的收入都攒下来,和你结婚,终成眷属。所以,当他舍不得花十元钱买一枝玫瑰,更舍不得带你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火锅,你也不会在意。他家里穷,凡事靠自己。所以,你愿意跟着他住地下室吃泡面,舍不得买化妆品和包包。那时的你,虽然朴素,却散发着光芒,亮晶晶。
但是,慢慢地,你的光越来越微弱,连一片雪花也不能融化。那天,你出地铁口看到路边的奶奶在卖花,行人匆匆无人停留。心里一软,就买了2扎淡绿色的雏菊,30元。看到奶奶起了冻疮的手,你好想把她所有的花都买下来啊,可是这好难。如果他知道你把钱花在无用的消费上,一定会开吵。你累了。再怎么彼此相爱也逃不开物质的枷锁。
帮你解开枷锁的人是父母,他们让他先买婚房才允许你们继续交往。可他倾尽所有也不可能凑齐首付。你们在电话里哽咽着说再见。这声再见就是此生再也不见。曾经相互依偎取暖的爱情,终究分道扬镳。分手的心痛,在父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们不知爱情为何物,只求你如众人一般房车皆有,生活无忧。
再后来,工作,相亲,然后和那个父母觉得对的人结婚,生子。和所有的人一样,你就那么活着。
父母说,他有房子,知根知底,是个过日子的人。于是,他成了你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你们的相见没有话题,也不需要话题,更别说所谓惊喜,所谓仪式。从此,他惯例地把工资交给你,报备这月下月今年明年的花销。总有几次,你觉得自己不是妻子,而只是一个家庭会计。
你过着别人认为羡慕安宁富足的日子。只有你自己知道,心里偶尔会难过:全世界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可以看出来,多么期待在某个日子,随便一个日子,能收到一束花,哪怕是一朵小花,哪怕只是一小朵。我多希望,有个人可以借那朵花说我爱你。
日子就这样,在看似绚丽实则暗淡中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去了他想追梦的城市。孩子父亲也快到退休的年纪,每天无事可做,只有去楼下看别人打牌打发时间。你们除了吃什么,就是你在哪儿,我先睡了,便无话可说。
直到那一天,儿子带回女朋友,她捧着一束鲜花,说送给你。你激动的,笑的合不拢嘴,像个小女孩羞红了脸。
你问她:这么一大束花一定要花很多钱吧。女孩随意地回到:花是我种的,不用花钱的。
你惊掉了下巴:是你自己种的这些花吗?
儿子上来凑热闹:老妈,她可是个养花高手。她的阳台上种满了各种花,我一个也不认识。
女孩说:只要是我看到喜欢的花都会自己去种。我妈妈教我的,她特别爱养花,她说自己想要的,与其等待,不如自己努力自己搞定。
此刻,你眼前的这个女孩,目光中透着坚定和纯善。
原来,人这一生,可以期待他人通晓给予,在期待中消耗时光,也可以自己种花送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