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微电影

桐城养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发表于:2024-08-20 14:46:38 来源:柚子资讯

6月30日下午4时,学校大会议室。会前例行签到中。我坐在一旁,看表上的空白处一个个被填满。

今天召开学校期末结束会。日复一日的奔波中,不知不觉一个学年已经结束。一届学生刚送走,那一张张明媚的笑脸,还在记忆里流连。下半年重逢时,学生又换了新的一届。那眼前这些熟悉的同事呢?是否又有人远离了视野,从此天涯一方?这样想着,我便有点出神。正在此时,余建时老师上前签名,他略带伤感对我说:“方主任,这是我在学校最后一次签到了。”余老师的话,一下子戳中了我的泪点,让我并不轻松的心更沉重起来。

我有一樽酒,欲酌还停斟。安得携朋俦,于焉共清吟。余建时老师,我心中的榜样之一。余老师实际上今年5月份就已经荣退,但他心系学子,一直坚守岗位。送走了一班初三学生之后,余老师一如既往地敬业,将一班初一语文也完美收官。

余老师在结束会上临别致辞

无论寒暑,清晨的第一班公交车上,必定有老先生矫健的身影。余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赶最早的车去上班。每每我们下班时,他还留在办公室奋笔疾书,或备课,或批阅作业。那种专注的态度,真的令我自叹弗如。他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对社会上一些不公正的人和事,余老师深恶痛绝;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他是着力讴歌。用我们校领导的话讲,余老师就是身上充满正能量的人。对学生,既有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又有黄钟大吕似的当头棒喝。对年轻的同事,他有求必应,倾囊相授。学生对他敬畏有加,同事对他敬重有加。

余老师在我眼中,是良师,亦是益友。他谈吐儒雅,博学多才,为人谦逊。文史故事,信手拈来;吟诗作赋,不在话下。

2018年5月8日,我的两首散文诗被六尺巷文化公众号推出,这也是我的作品首次展示在公众前。余老师作为前辈长者,和学校众多同事一样,用一颗包容的心,对我的拙作多加勉励和溢美。一次同坐公交,余老师和我谈到省作协会员徐庆寿先生。徐先生是大关街道人,和余老师相交甚笃。我看过徐先生许多作品,被他质朴淡泊的文风所吸引。因为余老师的从中美言,徐庆寿先生还将自己的作品集《秋夜听雨》签名后托余老师转赠给我,让我既意外又感动。这部作品集我逐篇阅读,爱不释手。可惜一年前被人借阅,加上自己又搬家挪动,一时竟无从找起。余老师今年年初还转述我,说徐庆寿先生让我为他的文集写个小序,因为上述缘故,迄今也没有完成任务,真是汗颜。当然此为后话。

徐庆寿先生托余老师带来的赠书

我收书后发的朋友圈

前辈的引领、同仁亲友的鼓励,成了我继续码字的动力。2020年5月,我被桐城市作家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同年底,我又被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吸收为正式会员。每一次外人眼中小小的进步,都是我个人心底一次大大的飞跃。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努力,我才能不负生命中所有的贵人。他们像余老师一样,既在前面指引方向,又在后面甘当人梯;既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又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十月小阳春,芙蓉赛丹红。佳人华诞日,众朋聚一厅。举杯同庆贺,满室生春风。人生常相聚,永驻是青春。”我的空间相册里,依然留着这一首小诗。那还是2018年12月1日,正值农历10月份。那天,办公室有同事开玩笑说要给我过生日,然后大家一呼百应,很快确定了地点人数。晚上大家一起聚餐时,余老师现场即兴赋诗一首。此诗一出,掌声一片。加上学校年龄最小的同事糖糖声情并茂的朗诵,瞬间就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欢歌笑语,醉了美景良辰。

余老师手书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期末结束会的最后,余老师的临别致辞再次让我们动容。语短情长,情深义重。字里行间,对事业无比的忠诚,对学校满怀的留恋,对同事深深的祝福,对学生殷切的期待......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新学期余老师能继续留在学校任教!那样,我不仅能和他老人家继续同行,还可以时时请教。守三尺讲台,经四季寒暑,待满园花开。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作者简介:方一新,网名一笑拈花,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桐城市作协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现就职于大关初中。爱读书,爱用文字记录心情,

青年文学家

养生保健指南期刊

财经界电话

智慧农业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