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厨房电器维修德州北营的安氏温氏家族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位于今菲律宾西部苏禄群岛的3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率西王、峒王340多人的友好使团访问中国,受到明王朝的隆重接待。苏禄王一行在京居27日,拜辞回国,一行沿运河南下,途经德州,苏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构疾病故。永乐皇帝深为哀悼,遣官谕祭,以王礼厚葬,建墓修祠。历时两年时间,建成包括棱恩殿、东西配殿、神道、御碑楼、牌坊等在内的苏禄王墓。经历代保护性修葺,逐步形成今天的气魄宏伟、古朴典雅的苏禄王墓园。苏禄王病逝后,永乐帝敕封王长子都马含为苏禄东王,命其率众归国。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剌等十人,留居中国守墓。从此以后,苏禄王后裔世代生活在德州。王子安都鲁、温哈剌的子孙分别取“安”“温”为姓,逐步形成了德州苏禄王后裔——安、温家族。自明初以来,苏禄王后裔繁衍生息,与当地回族逐步融合,在王墓东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回族守陵村落——北营。
20世纪70年代末菲律宾驻华纳西索·雷耶斯大使在东王后裔安金山(右三)家中交谈。
1986年10月,中菲合拍的电影《国王与皇帝》在德州北营村苏禄王墓现场拍摄,图为菲方演员在王墓现场与北营村当时的第十六代守墓人安庆山老人合影留念。
如今,安氏和温氏家族,也就是苏禄王的第23代后裔,已经是德州社会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的北营村共有100多户,近700人。现安氏有26户,120人左右;温氏8户,40人左右。由于战乱灾难等原因,温、安后裔流落他乡不计其数。现在全国各地的苏禄王室后裔究竟有多少人,已经无法确切统计,他们早已经与华夏民族融为一体。
北营村的“王室后裔”们勤奋敦厚,有不少人在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这些年来,不仅菲律宾的各界人士经常来这里访问,他们也多次派代表去菲律宾参观访问,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温宪,字郁亭,德州人,苏禄国东王后裔,“警敏好学,乾隆六十年(1795年)举人,授河南修武知县,历权(代理)池水、宁国、徽州、安庆等知府,调补凤阳府知府。所至之处,能明察吏勤,能爱民,循声丕著,以卓异升任庐州、凤阳道台,一时有循良之誉”。这是苏禄国东王后代在清朝唯一的一位“大官”。
安树德,字润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十二日生于山东省德州市北营村,系苏禄国东王第十五代孙。1913年人冯玉祥部当兵,以后跟随冯玉祥参加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活动。
2005年6月,在中菲建交30周年之际,由东王后裔组成的寻根访问团到菲律宾苏禄岛访问。期间,访问团成员受到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右一)的接见(右二为中国驻菲大使吴洪波)。
1928年,任国民军将领孙连仲部独立第十八师师长兼陇东镇守使。安树德在西北注重联络穆斯林民族宗教感情,反对民族仇杀,出任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会长。除了原有的回民小学外,又增设了一所回民女子小学。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新军阀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失败下野后,安树德誓不投蒋介石,于1931年弃甲到北京住了一年,1932年返回德州原籍。
安树德在德州期间还是有所作为的,带头捐款主持重修了东王墓、清真寺、御制碑亭等建筑。现在清真寺礼拜堂上的一尊明宣德朱砂顶也是安树德在这次维修中献上的。
安树德还在德州火车站联合会自费开办“水馆驿”(戒烟馆),收容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在馆内吃、喝、住,直到戒除了才放出。还在四边城门挂图宣传戒烟好处和吸烟的危害性,挽救了一部分吸毒者,为此,那些改过自新的鸦片吸食者后来送了他一块“戒烟功德碑”,此碑原存于德州市文化馆,“文革”中被毁。
民国时期苏禄国东王墓全貌
苏禄国东王墓第十六代守墓人安庆山、温寿龄老人当年守墓时的情景。
苏禄王后人用过的石井口
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画像
安树德在家乡带头治水的事也是一直为人称道的。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将德州修河款私自侵吞,引起民众公愤。德县县长也无能为力,只好来求助于安树德,安树德利用他在国民军中与韩的老关系,当即坐车到济南找到韩复榘,追回了修河款项。然后亲自带领民工上堤,修险情较大的“桥口”段。大水退后,当地父老为表彰他的功德,有二百多人签名送他一块大匾,上书“德硕望重”四个金字。这块匾一直放在安树德在德州的宅院内,“破四旧”时被砸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