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家用电器维修竹溪80后烟农肖坤俊的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任毅 王凌涛)桃源乡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处,素有“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的称号,在紧邻着“中国心”的源茂林场烟区,这里平均海拔在1200米,地理环境优美,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烤烟等农作物生长。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块烟田都承载着烟农的汗水和梦想,烟农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奋斗与希望的故事。肖坤俊就是源茂林场源胜村的一位普通村民,通过十几年的烤烟种植,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致富之路。
以家为志,投身烟田。肖坤俊,1984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是在一个普通大山里成长起来的青年烟农,现年39岁,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家中有两个老人,两个年幼的孩子。每当回想起曾经的经历,肖坤俊总是感慨万分,不禁向我们分享他过去的经历。
“我自踏入社会以后,便像其他人那样外出打工,虽然走南闯北,进过不少厂子,但是没挣到多少钱,为了照顾父母,2002年我回到了老家,先后从事过家电销售维修、摩托车销售维修、药材收购等工作,但是几年下来,也还是一分钱也没存下。”那时他每天都在想,“怎样才能发家致富,怎样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肖坤俊在回顾了自己辛苦打拼的历程后,道出了他下定决心种烟的原因。他说:“那些年的奔波让我明白了,只有从事比较稳定的生计,才能真正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于是,我下定决心去寻找一条不一样的出路。”
2008年,随着肖坤俊第一个孩子出生,其父母愈发年迈,骤然间让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就在这时,村上其他人在政府和烟站的帮助下都风风火火地搞起了烤烟,村干部和烟站技术员也找他做过思想工作,他抱着观望的心态并没有答应,但却悄悄地留了心眼,暗自关注其他人烤烟怎么种、怎么收、怎么卖。当看到邻居莫发高20多亩地,一年净赚6万多元,瞬间让他下定决心在家专门种烤烟。
学用结合,成为专家。“还记得头几年,因为对烤烟什么都不懂,我们走了不少弯路,连基础的打顶都不会,经常导致烟烤不出来,一年下来单单烤坏烟的损失都多达万把块,让我们心疼得不得了。”肖坤俊的老婆接着说道。“当时他曾认真地告诉我,‘盲目种烟而不重视技术是行不通的,’为了充分掌握种烟技术,他几乎每天在农活结束后,独自一人待在屋里学习烟站分发的技术方案和烘烤图纸,同时也积极参加了烟站组织的各种技术培训会,还记得他记录的学习笔记都有厚厚的一本。每每闲下来时,他和亲戚朋友们最喜欢聊的话题也是‘怎么种好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学习积累到现在。”
“他是我们村里有名的‘肖懂经’,只要经过他的手,就没有种不好、烤不好的烟叶子。”邻居莫发高说道。
“你可别开我玩笑,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隔壁村的陈全旺今年烤的烟每一炕都很好,今晚我就打算去向他取取经。”肖坤俊回答道。
“他敢于尝试各种新设备,源胜村最早推广使用微耕机、外置式燃烧机、烟夹子等设备,都是他带的头。”桃源烟叶站技术员彭正海紧接着说道:“他也敢于尝试新技术,当年烟站推广‘井窖式移栽’技术,其他人都怕‘栽不活’,只有他首当其冲,并且在自家烟田全部应用,还有这两年推广的半斩株烘烤技术,他也是积极尝试。”
通过不断吸取烤烟种植的经验,肖坤俊还总结了一段顺口溜:“要想烤烟种得好,技术学习是法宝;烤烟生长基础牢,烟田冬耕必须搞;配方施肥是关键,长势一致落黄好;科学田管要跟上,烟叶长成病虫少;烘烤分级搞到位,烟叶质量一定高;关键节点落实到,经济效益差不了。”
烟叶种植,敲开“致富门”。“通过烟叶种植,他们家这几年真的是大变样,2017年就率先盖起了小洋楼,2022年他家38亩烟叶卖了十九万多元,年底还买了一辆小汽车,手里也有了一定的积蓄,现在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们家是真正地奔上了小康生活。”源胜村村书记靳礼科说道。
通过靳书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源胜村这些年在烟草公司的大力扶持下,烟路、烟电、烟水等设施配套早已完善,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烟叶种植核心片区和千亩村,有“千亩烟海”的美誉。2023年,源胜村共签订烟叶种植合同37份,种植烤烟1067亩,预计年产值500余万元。
靳书记接着说道:“我们村儿的烟农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每年都会有两三名烟农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种植烤烟,原本我们还担心烤烟种植这个支柱产业发展后继无人呢,但是随着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持续推进,源胜村早已找到了以烟叶种植为主,辅以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增收的新发展模式,只要人勤劳踏实肯干,回到家乡只会比在外发展得更好。近些年来,不断有类似肖坤俊式的青年回到家乡申请种植烤烟,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一门高深的技术可以傍身,早已厌倦了在外漂泊的生活。现在每到年底,我们就要帮助四五户年轻新烟农物色、协商适合种植烤烟的田地,还要帮助老烟农流转新增种烟面积的烟地。前些天,肖坤俊还向村委会申请流转10亩烟地,计划来年将种植规模提升到45亩左右,现在烟叶种植已经是我们这里的人们发财致富的主要途径。”
辅业增收,激发新动能。提起桃源烟叶站,肖坤俊总会竖起大拇指,他说道:“在源胜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烟草公司出了很多力,他们始终围绕‘烟农富、烟区美、产业旺’的总体目标,通过稳定建设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推动辅业多元增收,不断探寻烟农持续增收的新路子。2021年,桃源烟叶站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摸排,得知我有养殖蜜蜂的意向。通过调研发现我家附近拥有丰富的蜜源,并且生态环境极好,非常适合发展蜜蜂养殖,为此烟站工作人员主动为我联系蜂源、蜂箱,并邀请专家给我实地指导和技术培训,现在我家每年能收割蜂蜜25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80-100元/斤的价格,能增加收入两万余元,今年我家的蜜蜂养殖增加到了35箱,预计能增加收入三万余元。”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们烟草人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要持续用力把烟叶提质、烟农增收这些工作抓实抓细,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和产区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桃源烟叶收购站站长周吉祥说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几年,竹溪县烟草专卖局通过夯实烟叶生产核心片区发展基础,携手地方党委政府,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供销渠道,让村民们不出村也能找到生活的出路和致富的途径。随着乡村人居环境的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回到家乡种植烤烟、发展产业,大山里逐渐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