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旅游1984年6月份曹德旺上武夷山
1984年6月份,曹德旺上武夷山游玩,从景区纪念品市场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谁知上车的时候,司机说:“老曹,你上车时小心一点儿,车玻璃不要给我碰了,万一破了,你可赔不起。”曹德旺愣了,不就是一块玻璃吗?我就是做玻璃的,还会赔不起?
曹德旺从武夷山回来后,就到汽车修理店去转了转,一打听,真让曹德旺大吃一惊。马自达汽车,换一块前挡玻璃,6000元,若急,8000元。
当时,南方各地公路上跑着的很多车,大多是进口的。这些车,买的时候很便宜,几百元的都有,看是什么品牌的,可是如果玻璃坏了,换起来可就麻烦了。
因为当时没有国产的玻璃,进口的玻璃很贵,关键是等待的时间通常要很长。所以,那个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公路上跑的车,无论是小轿车、越野车还是大货车,车玻璃破了就用胶纸贴着,前挡也好,后档也好,边窗也好,应付着用,安全成了一大问题。
曹德旺陷入了思索当中,一平方的玻璃一块不过几块钱,加工一下,一块玻璃最多也就十几二十元的成本吧?为什么没有人做汽车玻璃呢?
愤怒之余,曹德旺决定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得上。
没过多久,曹德旺到上海出差,他找到上海耀华玻璃厂的副厂长石宏藏,开门见山地问他:“你们为什么不做进口汽车玻璃?”
石宏藏告诉曹德旺,他们厂子不能做,主要原因是汽车不是中国制造的,市场上的车型太多太杂,维修市场上单一品种的量太小,无法做,做了么无法卖。
石厂长的话,让曹德旺的心里有一丝失望。谁知,两天后,石厂长的话,又让曹德旺的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石厂长告诉曹德旺,他们国营企业虽然不能生产汽车玻璃,但是曹德旺这样的个体户却可以做。
因为,他觉得,曹德旺的厂子可以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地做,每个品种做几百片,再集中起来在中国各地的维修市场上卖。
如果曹德旺真的有这个想法的话,石厂长说,他们可以将自己厂子中即将不用的设备,以2万元的价格卖给曹德旺,并且提供技术支持。
这让曹德旺很兴奋,当即便赶回高山,做通了乡镇领导的工作,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0万资金准备,厂房,招工的相关工作。
1985年元旦,曹德旺送走了第一批前往上海培训的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是从高考落榜的高中生中招的。
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到了4月份的时候,曹德旺已经按照图纸,备好了所有设备所需的材料。
这时,曹德旺到邮局发电报给石宏藏,让他派技术人员过来帮助安装。
这让石厂长大吃一惊,扬着手中的电报,在办公室说:“疯了,曹德旺疯了!”
因为,当初两人订的计划设备完工的时间是1985年的10月份,现在竟然提前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石厂长觉得难以置信,等到他的技术人员赶到高山后,一进工厂就惊呆了:在工厂的地上,摆着的,不是一个一个零散件,而是一个一个的总成。
5月份,曹德旺厂子中的第一片汽车玻璃就出来了,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