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旅游采摘内江市资中县一颗小血橙种出甜
来源:【四川融媒体省平台】
一颗小血橙如何做成大产业?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有着“中国血橙之乡”的美誉,30多年前从意大利引进了塔罗科血橙,经过多年本土化培育,研发出3个体系9个品种的血橙,从早熟扩展到中熟、晚熟,上市时间从当年12月延长到次年5月,拥有超长的收获期。
一颗小血橙,现已成为资中县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也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果渔双循环
走出绿色发展之路
金秋时节,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的中国橙堡鱼乡融合发展示范园里向下俯瞰,依山而建的层层梯田错落有致,成片的血橙林与村庄、公路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田园画卷。
园区内,2000余亩血橙已经进入转色期。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加紧对果园进行管护。今年底,第一批血橙即将上市销售。“这片血橙是2019年种下的,今年初挂果,不少果子已经有拳头大小。”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赖永辉介绍,资中血橙是唯一含有花青素的柑橘类水果,品质标准高,能经历完整二十四节气。
“园区最大的特色是‘果渔循环’种养模式。”顺着赖永辉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村子里的山坳处,几十口大水池整齐排列,用来饲养鲶鱼等不同鱼种,养殖产生的排泄物通过固液分离、蛋白质分离、杀菌增氧等处理发酵后作为有机肥供果树使用,净化后的水再次用于渔业养殖或浇灌血橙。“在减少污水处理成本和节约化肥用量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血橙质量。”
优秀的品质也给金紫铺村村民黄志勇带来了坚定的信心。“再过几个月,我的4万多棵血橙树就第一次成熟了,果子估计能销售200多万元。”经过4年劳作,即将迎来收获季,黄志勇的激动之心溢于言表。
目前,园区引进了农业业主14家,投资3000万元,种植血橙2000余亩,建设高密度高位池44口,解决了800余名村民的务工问题,年产值达1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提升附加值
实现全产业链增收
在血橙种植面积和产量双提升的同时,围绕血橙产业提质增效,资中县着力构建多元化脐橙精深加工体系和产品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资中血橙采摘后,一般要经过清洗、杀菌、分级、包装等进行加工。目前,资中县已有14条初加工生产线,3条可检测含糖量、花青素等指标的智能分选线,年商品化处理能力达10万吨。“血橙从分选线滚过,就能被分成一级果、二级果、三级果,分类销售。”资中县血橙协会会长李大刚介绍,2022年,资中血橙一级果最高卖到了每斤27.6元。
同时,资中县还开发出了血橙冻干片、血橙即食片、血橙冻片、血橙酒、血橙面膜等1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市场。
随着“资中血橙”品牌的日益响亮,该县通过线下批量销售、电商直播带货两种方式,不仅将血橙销往北京、上海、沈阳等地,更是走出国门,远销海外。今年1月,一批重100吨的资中血橙通过全程冷链物流运输,被销往泰国。
时至今日,血橙在资中全县种植面积近30万亩,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年产血橙达4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58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血橙生产基地。
内容来源:内江日报社
编辑:四川融媒
责编:李昕玥
校对:张静兰
审核:张益
本文来自【四川融媒体省平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