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lus世界杯李子柒的泡菜腌了韩
泡菜,一度是联合国最怕的食物。
2013年,韩国媒体炒作“韩国泡菜申遗成功”。这则假新闻搅起了韩国民族主义的巨大声势,逼得联合国发布官方警告:再炒作泡菜申遗成功就出局。
不过,韩国人对泡菜的执念并未消退,相反,泡菜申遗,屡败屡战。最终,韩国还是把韩国泡菜列入文化遗产名录。
可这下,联合国更头疼了。
因为泡菜是朝鲜民族的文化遗产,韩国北方的邻居朝鲜,也迅速卷入这场泡菜战争。对泡菜这一文化遗产的拥有权,上升到了民族正统的地位。
最终,联合国将朝鲜泡菜提升至与韩国泡菜平起平坐的地位,还特别强调:
不是因为泡菜的味道,而是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消费,所代表的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体验。
许多网友会将韩国称为“泡菜国”。
客观地说,泡菜在韩国社会,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韩国国民每年消费泡菜150万吨。与此同时,泡菜也是韩国文化中的核心元素。
然而,泡菜,却不是原产于韩国。和其他韩国文化艺术一样,泡菜,也是从古代中国传过去的。
甚于学界公认,蔬菜的盐泡渍贮的加工,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其实,所谓泡菜,并不只是一种蔬菜,而是指以生鲜蔬菜(或蔬菜咸坯)为原料,经中低浓度食盐水泡渍发酵、调味、包装、灭菌等制作过程,生产加工而成的蔬菜制品。
在中国泡菜中,最为代表的便是四川泡菜。著名的涪陵榨菜,也是四川泡菜的一种。在四川几乎家家都有泡菜坛,几乎人人都会做泡菜。
李子柒是四川人,自然也对泡菜情有独钟。就在日前,她发布了制作泡菜的视频,结果,腌了韩国人的民族心,还辣到了韩国人的眼睛。
一众韩国人跑来围攻,口出狂言:中国人不配做韩国泡菜,偷我们的文化。
跳梁小丑,不足一提。
今天,就来说一说,泡菜,是怎么从中国传到韩国的?让老祖宗来打韩国极端民族主义者的脸。
早在3500多年前的夏朝,中国人便已经掌握了食盐的提取办法。比如:《禹贡》中的“青州盐”,《乐府》中的“黄帝盐”。
盐是腌菜的前提。到了春秋时期,在《诗经》中就有了关于腌菜的记载——“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这里的“剥”和“菹”,就是腌渍加工的意思。汉朝许慎《说文解字》里解释,“菹”(zū)即是酸菜,也就是今天的泡菜。
也正是这一时期,泡菜,随着箕子进入朝鲜半岛,传到了韩国。因而,韩国泡菜,只有这时期的一种方法,简单说,就是用蕨菜、竹笋、沙参、茄子、黄瓜、萝卜加上盐、米粥、醋、酒糟、酱等腌制。
注意,那时候还没有辣椒,辣椒怎么来的呢?
到了北魏(386-534)时期,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是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北魏以前的泡渍蔬菜的加工方法。
这时候,泡菜已经有了制作体系,方法包括咸菹法、瓜菹法、藏蕨法。
元、明时期,我国的泡渍菜已经是百花齐放,如酱渍、醋渍、糖渍等蔬菜品种均有。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了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
正是这场战役,让朝鲜士兵从日本俘虏那儿,发现了辣椒。辣椒是美洲作物,经由日本侵略者,传到了朝鲜半岛,就此改变了韩国泡菜。
辣,成了韩国泡菜的一大特色。
而在中国,泡菜还在发展——
清朝袁枚《随园食单》和李化楠《醒园录》等都有详尽的记载。诸如四川泡菜、四川宜宾的芽菜、四川南充的冬菜、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的榨菜、浙江的萧山萝卜干、贵州镇远的陈年道菜等等。
甚至,在四川,民间还将泡菜作为嫁妆之一,也就是说,按照传统,李子柒出嫁,也是要带着泡菜坛子的。
人家李子柒给自己做嫁妆,韩国人也得管?
韩国泡菜,说到底,就一种腌制方法,几乎没有什么长足发展。
海外泡菜,倒是日本泡菜,独树一帜。日本泡菜有100多个品种,拥有泡菜生产企业2200多家。
而且,日本还发起了“低盐、增酸、低糖”的健康泡菜运动。
日本倒是大方承认,日本泡菜起源于中国。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唐高僧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把我国的泡渍菜制作方法传入日本。
至今日本还流传这样的诗句:“豆腐酱菜数奈良,来自贵国盲圣乡,民俗风气千年久,此地无人不称唐”。
真说起来,韩国泡菜成为国际性食物,还在于近代的改良。
韩国人,在泡菜中,加入各种鱼酱、调料、香辛料等,使其成为综合性的发酵食品。
再加上,1988年,汉城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泡菜被指定为奥运会比赛、98年法国世界杯、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官方食品,让韩国泡菜实现了国际化。
再换句话说,在近代之前,韩国泡菜,除了辣椒外,几与中国无异,真正的差异化,是在近代后融入了新工艺、新元素才发生的。
顺便一说,韩国人每天吃的泡菜,有不少,是中国制造。
早在本世纪初,韩国大型量贩连锁店Homeplus,便在中国青岛建厂生产泡菜,2004年,就已经出口72600吨,比2001年出口增加了185倍。
而到了2006年,我国泡菜产品已占韩国市场的18%,2018年的数据,已经接近30%。
严格意义上说:
韩国泡菜,不仅是中国发明,还是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