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索纳塔sk2的优势 人工耳蜗的术前检查
人工耳蜗索纳塔sk2的优势 人工耳蜗的术前检查
一、人工耳蜗索纳塔的技术优点
1、索纳塔可以搭配最为广泛的电极种类及长度,满足不同人的耳蜗个体化差异,实现个性化耳蜗全覆盖,实现位置-音调完美匹配,聆听最自然。
2、一体化参考电极及加强电极根部设计,降低术后慢性磨损和故障率。
3、165°生理弧度设计,与颅骨完美贴合,不突起,减少皮瓣张力。
4、最无创最柔软的电极设计,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圆窗植入,超柔锥形尖端设计,以保证最大限度的保护蜗内微结构及残余听力,随时享受未来技术。
5、搭载第二代I100芯片,逼真地呈现原始信号,带来最好的音乐欣赏和噪音下识别。
6、唯一经FDA认证的MRI兼容性及安全性。无需取出植入体,即可进行MRI检查。
7、医用级纯钛封装,避免术后排异风险,安全可靠。
二、人工耳蜗适用于哪些人
1、语前聋患者
(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听力损失范围在1kHz及更高频率的听阈在90dB以上。对于术前无残余听力者,需要进行助听器声场测听,以帮助确定残余听力,必要时进行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电位(EABR)检查。
(2)病因原因不明、先天性、遗传性、药物性、脑膜炎后听力损失,病变部位定位于耳蜗;听神经病患者病变部位定位于耳蜗,需要进行术前EABR检查,估计病变部位,鉴于目前从医学角度对听神经病认识的限制,需向患儿家长告知特殊的风险。对于多数内耳畸形,包括Mondini畸形、共同腔畸形、大前庭导水管畸形仍然是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需向患儿家长告知特殊的风险以及家长具有合理的期望值。
(3)耳聋发生时间对于新近发生的听力下降,需要观察至少3个月以上听力变化稳定。
(4)最佳年龄应为12个月~5岁;受到脑听觉、言语可塑性的限制,应该尽早植入人工耳蜗。
大于5岁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语言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力或语言训练史。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是指在最好助听聆听环境下开放短句识别率≤30%或双字词识别率≤70%。
(5)助听器选配后听觉能力无明显改善配戴合适的助听器,经过听力康复训练3~6个月后听觉语言能力无明显改善。
(6)具有正常的心理智力发育。
(7)家庭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8)有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条件。
(9)无手术禁忌证。
2、语后聋患者
(1)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成人的听力损失范围在1kHz及更高频率的听阈在70dB以上。对于术前无残余听力者,需要进行助听器声场测听,以帮助确定残余听力,必要时进行EABR检查或鼓岬电刺激的心理物理学测试。
(2)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高龄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需要有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3)耳聋发生时间对于新近发生的听力下降,需要观察至少3个月以上听力变化稳定。
(4)助听器选配后言语识别能力无明显改善。
(5)具有正常的心理、精神状况及患者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6)无手术禁忌证。
三、人工耳蜗术前需要做哪些评估
1、病史采集
通过病史采集和检查了解发病原因。耳科病史的采集重点应放在耳聋病因和发病的过程,应了解患者的听力史、耳鸣与眩晕史、耳毒药物接触史、噪声暴露史、全身急慢性感染史、耳科疾病既往史、发育因素(全身或局部的发育畸形、智力发育等)、耳聋家族史、助听器配戴史和其他原因,如癫痫、精神情况等。耳聋患儿还应包括:母亲妊娠史、小儿出生史、小儿生长史、言语发育史等。
还应了解患者的语言能力(如发音特点、构音清晰度)和语言理解力及交流能力(如口头、唇读、手语、书面、猜测等)。
2、耳科学检查
包括耳郭、外耳道、鼓膜和咽鼓管等。
3、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检查是选择患者至关重要的检查,应常规做颞骨薄层CT扫描、耳蜗三维重建及内耳道磁共振检查,必要时做头颅磁共振检查。
4、语言能力评估
对有一定语言经验或能力的患者应做言语能力评估(语言结构和功能),包括言语清晰度、词汇量、理解能力、语法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对于小于3岁、不合作的小儿,采用“亲子游戏”录像观察的方法进行评价,以此判断患者现阶段的语言能力状况。
5、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
对缺乏语言能力的3岁以上的儿童可选希内学习能力测验,3岁以下者可选用格雷费斯心理发育行为测查量表。对疑有精神智力发育迟缓(希内学习能力评估智商<68分,格雷费斯测验精神发育商<70分)或有异常心理行为表现者,应建议患者去权威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诊断和鉴定。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而非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或多动症、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智力发育障碍的患者,应向家长讲明此类疾病可能会给患者术后康复带来的极大困难,帮助家长建立客观的心理期望值。
6、儿科学或内科学评估
做全身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
四、人工耳蜗术后需要做些什么康复训练
应该使患者、聋儿家长和教师了解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语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语前聋患儿术后应如何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康复地点的选择做好准备。术前的康复训练应针对不同患儿的年龄和听力语言水平等特点实施,康复训练的内容应以患者听觉意识的建立和事物概念定义的理解为重点,为其术后开机调试和康复训练做好行为经验和学习心理上的准备。
“听觉口语训练法”为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严格的指导原则。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来说,它是指使用人工耳蜗的信号最大限度地发展听力,继而发展口头语言,为其创造最佳环境的一种训练手段。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语言训练阶段。
1.听觉训练阶段
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
2.词汇积累阶段
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
3.语言训练阶段
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
人工耳蜗康复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承担专业康复指导的服务机构为听障儿童及家庭提供适宜的康复训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