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手机监听卡

科学的育儿要素育儿知识小分享育儿七要素帮

发表于:2024-06-06 12:37:14 来源:柚子资讯

法国著名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培养方式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这句话的真相是即使孩子资质平平只要家长的培养方法得当也可以成就不同凡响的人生,但具体怎么培养教育界的专家们众说纷纭。

最近“16岁少年涉重大刑案在逃”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与此新闻截然相反的是“00后军迷用游戏还原辽宁舰”的热搜新闻。一个是“人渣”一个是“人才”,我相信,这两种孩子的家庭教育一定是天差地别的。

微博上有一个“儿童教育”的超话,有16.7亿阅读量。里面的内容除了各种专家的育儿理念,也有各位家长的育儿分享和吐槽,浏览了这些内容我发现育儿真的是个庞大的工程,要从身、心、灵三个维度去学习和思考才能真的给到孩子完整的教育。

关于这三个维度有七个要素希望和家长一起讨论。

要素一:寻找肯定意图。

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其实是受潜意识支配着,而潜意识里往往就藏着这个行为背后的肯定意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女士针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曾做过说明,绝大多数犯罪的青少年在早期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暴力、自残等等。而早期的这些问题通常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得到爱和关注。

在我们育儿的过程里,孩子的每个行为无一例外都只是为了得到爱。

我的孩子最近总是喜欢大喊大叫,这让我们全家人都很头疼。于是我观察到当我们都忙于自己手中的事情时他大喊大叫的频率极高,当我们某一个人听到他的叫声后停下手中的事情来陪伴他时这种大喊大叫的行为明显减弱,原来,他只不过希望有人陪着他而已。这就是孩子行为背后的肯定意图。

要素二:着眼寻找优点并提高。

在我还在做教育培训工作时曾做过这样一个游戏:给家长人手一份纸笔,要求家长在三分钟之内写下孩子至少十个以上的缺点。时间到后,几乎每个家长都写下了十个以上。然后,同样在三分钟里再写下孩子至少十个以上的优点,有趣的是时间到后只有极少数家长写满了十个,大多数家长都只写出了孩子的3-5个优点。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家长仿佛都信奉打击教育,大概是怕孩子骄傲吧。事实上,打击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糟糕影响可远比骄傲多得多。最明显的就是缺乏自信心,产生自我怀疑。

家长过分关注缺点也会让孩子慢慢的认可自己是一个毫无优点的人,自我价值感会降低,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差。

正确的做法是扬长避短,发现孩子的优点赞美、肯定、认同他的优点。通过发扬优点找到自信和价值感,从而激发动力自行弥补缺点。

要素三:成长是一个过程。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观点: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言下之意是从整体出发去看待局部,就不会放大局部的问题。

育儿的过程家长们就像升级打怪,从生理养育到心理养育每个阶段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而当家长处于这个阶段时总会过分关注这些问题。

延用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观点,请把孩子看成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个体,不要只关注孩子目前的状况,要看到孩子的成长才是重点。

要素四:抛弃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家长在育儿路上将十分的辛苦,因为他们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缺陷的部分而去改善以达到尽善尽美的目标。

可是真的存在完美的父母吗?必然不存在,人无完人嘛。

完美主义的父母苛责的除了自己还有孩子,每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时还未来得及感受成功的喜悦就被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压到喘不过气来。

所以,抛弃完美主义,着眼于已经得到的收获,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要素五:不比较。

在中国,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被家长时时挂在嘴边,总觉得跟这个孩子进行比较就能刺激孩子的动力从而发奋图强。

其实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跟孩子说:“你看看别人家谁谁谁多么优秀,人家这次又考了第一名,你怎么就不行。”时,孩子跟我们说:“你看谁谁谁的父母多么厉害,他们家又买了一套大别墅,你看看咱家。”我们真的会觉得孩子是想激励我们更加上进努力吗?

经过大量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现比较除了会消除孩子的欲望,使孩子形成外在评价系统以外毫无任何积极的作用。

只有当家长只关注孩子成长的部分,教会孩子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才能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告诉孩子,你今天相对昨天来说已经进步了作用远远比“你看xxx做的多好”有作用的多。

要素六:不以学历为中心培养孩子。

清末民初,少年周恩来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如今,年少成名的青年作家蒋方舟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考试获取学历而读书”已经成了主流。其实,比起学历家长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才更重要。

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拿着高学历但却不知道“我是谁”更容易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要素七: 百分百接受孩子。

你还记得孩子刚出生时的样子吗?那时候面对一个只拥有原始生存欲望的小生命,初为人父人母的你仿佛拿出了一辈子的耐心,无论孩子哭闹还是微笑你们都百分百接受。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接受就降低了限度?当孩子犯错时、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当孩子不按照你们的意愿完成目标时你的接受线是不是已经跌倒了谷底?!

可是,哪怕孩子慢慢在长大,他也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像他刚出生时那样无条件的爱他,包容他,让他知道他是值得被爱的。

当然,百分百接受不代表放纵。而是当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在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我们依然是爱你的。就像大卫.香农的绘本《大卫,不可以》里的母亲那样,对大卫的错误进行了批评同时也会在批评结束后抱抱大卫并告诉他:我爱你。

写在最后

自从成为家长的那刻起“教育”就刻不容缓的开始了,育儿是个系统工程,养与育都同样重要。

只有经常观察孩子、了解科学的育儿方式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这才是让孩子拥有闪亮未来的前提。

愿我们都能在育儿的过程中成功“打怪升级”,愿我们的孩子都能站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金字塔顶尖!

安德森医院看病中介电话

海外医疗平台有哪些

境外医疗服务中介

美国看病服务中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