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房装修春妮农村老人担不起天然气供暖
周六回老家,老妈说咱这一个胡同里有好几家老人又改回烧煤、烧炕取暖了。今年的天然气又涨价了,一方涨了3毛钱,现在1方气要3.35元。别看就涨了3毛钱,那些一个月拿着100多元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挺在乎的。
关键是他们没有了挣钱的能力。除了100多元的养老金,最大的额外收入就是种点菜,养个鸡鸭供自己吃,多余的再换点零钱。人老了身体都有各种毛病,吃药要花钱,油盐酱醋要花钱。他们都心疼儿女,不愿意累赘他们,自己能省一点是一点吧。毕竟多数儿女也是打工挣钱,为下一代的教育、房子拼搏。
老人们算了一笔账,天然气取暖再俭省一个冬天至少也要1500元。因为农村的老房子不那么严密,又没有城里楼房整体取暖的效应。供着时暖和,一停下来不长时间暖气管道就凉了。而烧煤取暖再加上烧炕,一个冬天有1000元就足够了。
下面这三家老人,今年都改了烧煤、烧炕取暖
一、张大爷是教师,虽然有退休金也舍不得天然气供暖了。
张大爷是退休教师,今年78岁,退休金5000多。要说老两口有这些钱应该衣食无忧,天然气供暖也不在话下。
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在这头就在那头。张大爷有两个儿子,二儿子30来岁时车祸去世,留下一个8岁的孙子,儿媳早已改嫁。从此,养育孙子的责任就落在老两口身上。孙子高中毕业打工挣钱,张老师要给孙子准备婚房,娶媳妇儿。另外大儿媳看到老人这样做心里也极不平衡,在城里买房非要让老人给20万块钱。最终村委会出面协调张老师给大儿子家10万。
老两口用了两年天然气,今年一涨价就决定不用了。把烧暖气的炉子拾掇好,买了煤,烧暖炕,能省几百是几百。孙子的房子已经首付,有生之年要帮着孙子成家立业。
二、王二婶和偏瘫的老伴儿烧煤也舍不得。
王二婶在村里出了名的能干,这个家还得靠她支撑。老伴儿王二叔60来岁就得了脑血栓,拄着拐杖勉强能走。王二叔没得病之前也很能干,但自从得病后啥活干不了,还时常耍脾气。
独生子考上大学留在了省城,王二婶老两口出了首付,儿子娶妻安了家。孙子是亲家母一手带的。王二婶一直觉得内疚。一心想着攒点钱给孙子添上,也减轻心里的亏欠。
可王二婶的来钱之路就是那10来亩地,农闲时间去村里厂子打打零工,一天能挣六七十块钱。厂子没活的时候,她就骑着三轮车去县城周边捡废品,附带着捡柴火。母亲说王二婶家有两个大柴火垛,院里一个,院外一个。
王二婶说大锅里添满水,免费的大劈柴一烧,炕始终是热热的,屋里也暖暖的,还用着花钱买煤取暖?三、郭婶虽有5个儿女,她依然舍不得天然气取暖
郭婶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说多子多福,但在郭婶这多子多愁。
老伴儿53岁癌症去世。那时只有大女儿、大儿子成了家。二儿子以及两个女儿都是郭婶一个人完成的儿娶女聘。本想着儿女完成了心思能够喘口气,享享福了,可一连气的遭遇让郭婶痛心欲绝。
首先是大儿媳得脑癌去世,留下未成年的孙子孙女。郭婶老了老了又帮着儿子承担起两个孩子的责任。好不容易把孙子孙女熬大点了,结二儿子又得了肺癌去世,这差点要了郭婶的命。二儿媳和老公感情深厚,一度得了抑郁症。郭婶又帮着二儿媳打理破碎的生活。
如今这一切都过去了,郭婶也已经75岁。她不给大儿子、二儿媳添麻烦,一个人生活在老宅。原先在大儿子家住时是天然气取暖,可考虑到孙子就要娶媳妇了,自己得把屋子给腾出来。于是搬回老宅,大儿子给买了煤,自己再烧个炕,这个冬天也会温暖过冬了。
农村的老人为了儿女最能节俭,最能隐忍。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面对100多块钱的养老金,精打细算过日子。对朴实的家乡父老发自内心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