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老人食物有哪些卧床的老人怎样饮食
卧床老人食物有哪些 卧床的老人怎样饮食
一、卧床老人吃的食物
1、首选白米为底,熬煮至煳状的粥,冬季可加点姜或葱白,若要增加纤维质的摄取,可在熬粥时加入青菜、瘦猪肉等抗寒防伤风感冒。除粥品外,也可吃地瓜、红枣、山药等清甜食物。
2、理中汤(人参、乾姜、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寒;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乾姜、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寒兼外感;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治疗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兼治脾胃虚寒及气滞滋养气血。
3、牛肉、玉竹、栗果、红糟。
4、四物汤(当归、地黄、白芍、川芎)滋养气血、补肾生髓冬季当早睡晚起
,以保证充足的睡眠。5、鹿茸、鹿角胶、鹿角霜都是防止骨质疏松的药,又如含有动物胶质的食物
,甚至鸡脚、鹿筋等,以及海产的花胶、鱼翅、海参等,都是滋益肾阴的食疗品。核桃肉、黑芝麻也有补肾的效果,但是一次不宜吃太多,以免上火。骨质疏松病患者忌食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例如老菠菜、竹笋、茭笋,芋头等。二、长期卧床的老人怎样饮食
1、长期的卧床有可能会导致肺部的感染以及深静脉的血栓。饮食上应该注意尽量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同时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2、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多吃芹菜、韭菜类纤维素高的食物。
3、照顾长期卧床的老人,首先应重视老年入水分的摄取。由于老年人感觉较迟钝,对体内缺水自我感觉不灵敏,体内缺水时不易感到口渴,即使感到口干也往往认为是津液不足。常遇到一些老人,为了避免麻烦而有意减少饮水量,尤其是夜间更因怕影响睡眠而不敢喝水,少喝水或者干脆不喝水,如此一来,老人会因为消耗水量大而饮水不足,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循环阻力增加,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对卧床不能自理者做好床上喂饭工作,护理者喂饭前要洗净双手,病人最好取坐位或半坐位,对俯卧或平卧者应使其头部转向一侧,以免食物呛入气管。
5、喂饭宜慢,喂汤时忌从嘴正中直倒,宜从唇边缓倒入。
6、不能进食需要经胃管鼻饲患者严格按照鼻饲流程进行,严格计算每日营养液、食物匀浆、水的入量。
7、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患者可根据医嘱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胃肠营养液。
8、卧床的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病人,护士每日需遵医嘱2-3次为病人做口腔护理,彻底清除口腔内细菌。
9、期卧床的患者身体抵抗力差
,应在饮食方面加强劳营养,宜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10、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
11、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
三、卧床老人的饮食原则
1.营养应丰富:老年人从代谢方面来讲,合成降低,代谢增高,如出现肌肉萎缩等。这是因为蛋白质合成降低所致,所以饮食上注意优质蛋白的供给,如瘦肉、鸡蛋、奶等;还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既保证了维生素的摄入,同时也可以预防便秘。
2.种类应适当:因消化功能的下降,饮食宜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因牙齿脱落或吞咽功能的下降,食物可做得软烂些,含纤维多的蔬菜,可切得细碎一些,这样不用太多的咀嚼,即可咽下。并注意色、香、味,因为老年人的味觉减退,做一些平时爱吃的,色香味美,可以更利于其进食。
3.进食应安全: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原因,吞咽功能逐步下降,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吃饭时尽量不说话,也不要催促其进食,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呛噎的发生。
4.温度应适宜:由于年龄增长,胃肠功能下降,食物不要太凉或太烫,食物太凉胃肠道受到刺激后引起腹痛、腹泻、胃痛等不适,食物太烫会烫伤口腔及食道黏膜,增加老年人的痛苦。所以食物宜温热适宜或由家人品尝合适后再让老年人进食。
5.次数应合理:卧床老年人活动少,胃肠蠕动弱,消化能力下降,宜少食多餐,这样既保证营养的摄入,也利于消化吸收。
四、卧床老人的护理
1.长期卧床的病人要通过经常翻身来防止生褥疮,可是不少人帮病人翻身时会直接将病人推过去,有时用力过大会导致病人骨折。方法:翻身时的动作要慢,切忌用力过大,一些瘫痪的病人会出现肌肉萎缩现象,如果家人在帮助病人翻身时用力太大,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肌肉拉伤甚至骨折。正确的翻身应该是托着病人的身体,遵照先上身后下身的原则,先从病人腰部侧翻,再扶着肩部和髋部,让其缓慢地滚动,然后达到翻身的目的。
2.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为老人买一款电动护理床,这样不但会减轻子女护理老人的负担,而且还可以让老人自己利用电动护理床进行一些简单的辅助性训练。
3.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有人使用电动护理床护理老人,但是无论科技怎么发展子女在老人身边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病的康复心情都是最重要的,子女应该多陪陪父母,即使是只陪父母说说话也是一种好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