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中国追溯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有哪些活动

发表于:2024-04-01 10:07:48 来源:柚子资讯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有哪些活动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夜,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祭月、拜月,赏月等习俗。

时至今日,大家在过中秋节时,肯定会吃月饼,与家人团聚。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食用大闸蟹,一来可以祭奠五脏庙,二来可以应节。

说到这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古人过中秋节时会不会吃月饼、大闸蟹,亦或者有别的不同的习俗?

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魏晋时,出现“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纪》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两宋时期,中秋夜就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明清时的百姓们不光赏月拜月,以官方为代表开始在中秋节这天通过带有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相关祭祀活动,让老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功利因素凸显,加上世俗中的情趣愈发浓厚,中秋成为与年节、端午并列的民俗大节。

故此来说,古人过中秋的习俗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千万不可混淆一谈。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也无论是中秋端午还是春节,大家过节时,无非有两种东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种是餐桌美食,另一种则是各地不同的风俗。

古人在中秋这天有赏月、拜月、祭月,包括祈求姻缘、还清账目等特殊节俗。

唐宋时期,古人过中秋节主要是以赏月、玩月、拜月活动为主。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在赏月活动中加入“祭月”习俗。

那说到底,古人到底如何赏月、玩月和祭月的呢?

在此基础上,古代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中秋食物。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当地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江浙人喜食“藕盒子”,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当地每家做馍,称“团圆馍”。馍有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有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面还有一个小猴子图案。

山东庆云、诸城、临沂、即墨、冠县、莱阳、广饶、等地还会制作一种叫做“麦箭”的食物。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馅料,然后卷成筒状蒸熟。

江南一带,南京人中秋必吃“桂花鸭”和“桂浆”。桂浆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除以上传统食物外,还有糍粑、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栗子糕等应节食物。

中秋节的主旨是团圆,这一天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包括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等传统习俗。

古人与现代人在过春秋节时所吃的食物,开展的活动民俗虽然不尽相同,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仰望着天空满月,闻着阵阵花香,与家人品尝美食,已成为中秋节的独有享受。无论吃啥喝啥,节俗文化是不同时代的精神变革。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