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到底是不是红颜祸水到底该如何评价她
武则天到底是不是红颜祸水?到底该如何评价她?
武则天能先后侍奉两个皇帝,这足见她有着让人垂涎的美色,但很多人也就此说武则天是红颜祸水,持这种说法是有失公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1.武则天有着非凡的执政才能
武则天在称帝前30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10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世、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气魄。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地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辽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
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武则天还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政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
在抗击外来入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武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武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公元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公元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5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认识水平早已达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程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既不可尽信,民间的传谣自然更有理由不可尽信了。也就是说,世人之于武则天荒淫无度的评断,或许是有失历史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抛开武则天的私生活不谈,只议她执政时期的各种策略与措施,还是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而且,武则天也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墓碑上刻上为她歌功颂德的文字,因为她已经意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而是应该让后人去评说。
总之,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有智慧也有自知之明的女皇帝。所以我们对武则天应报以肯定和赞扬的态度。尽管自古以来,人们常说红颜祸水,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个称呼对女性来说有失公道,虽然一直以来,女性和男性在社会中的分工不同,但女性也有自己的权利去争取她们想要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与其说女人是红颜祸水,不如说这是男人为自己不成功而找的一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