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坑用45万白骨来埋真相却不是中
长平之战的坑用45万白骨来埋 真相却不是中反间计
长平之战的失败通常归咎于赵军主将赵括的无能,他只会死读兵书、纸上谈兵。正是由于赵括的冒然出击,使赵军中了秦军的埋伏,四十五万人于是全军覆没,仅剩下240个年幼的士兵回国报信。
再往前推一步,赵军主将本是廉颇,他根据敌强我弱的现状,实施坚壁清野的防御策略,让秦军不得前进一步。但赵王却轻信了秦国的反间计,“秦国唯一害怕的,只有马服君的儿子赵括。至于廉颇,不足为惧,他马上就会投降的。”于是才临阵换将,启用了赵括。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战死,落下“纸上谈兵”的笑柄。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书上称之为:“秦富十倍天下”。《汉书·地理志》里说:“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 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 居什六。”
反观赵国,粮食产地主要在冀州,从耕地面积上就远远弱于秦国。而且,赵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秦国。赵国长期执行的则是商农并重、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赵烈侯、赵武灵王的变法也都未涉及农业的内容。因而,赵国的农业其实相对是比较落后的。
于是,与秦国相比,赵国的粮食储备远远不足。
长平之战后期,赵国的粮食已经匮乏。《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赵国没有了粮食,所以向齐国求助,然而齐王拒绝了。”由此可知,赵国的粮食储备根本不足以支撑廉颇长期的防御战。
秦军想要决战,赵军也需要。
敌强我弱,廉颇利用军事堡垒实行防御战,理论上确实可行。然而糟糕的经济情况,根本无力支撑持久的防御战略。于是,赵王数次督促廉颇出击。然而深知敌我状况的廉颇,却坚决不愿出战。赵王只得临战换将,启用赵括以执行主动进攻的战略。
所以,以赵括代廉颇,并非赵王昏庸无能,抑或秦国反间计起了作用,真正的原因在于赵国的经济实力摆在那里,不得不如此行事。本文为原创,未经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上一篇:暖气片能烫伤吗
- 下一篇:为什么刘备麾下的将领没能在两军阵前将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