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春节会放假吗一般假期有多少天
古代官员春节会放假吗?一般假期有多少天?
古代不但有春节,而且有朝代假期更长
说起春节的历史,那可是渊源流长。春节这个词,历史很短,才一百多年历史。最早的农历正月初一,不叫春节而叫元旦,据传说来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虞舜的五世祖,号高阳氏,又称黑帝、玄帝。现在河北省保定市有个高阳县,传说是颛顼故都,还建了个颛顼公园,其实跟五帝之一的颛顼没有什么关系。传说他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这就是元旦的由来。古历法有六种历法,分别为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其中颛顼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国颁行,西汉的汉武帝改革历法,颁布太初历,新年的第一天仍为正月初一,名叫元旦。一直到民国时期,农历的正月初一才改叫春节,而公历的一月一号则叫元旦。
唐德宗时因为放假问题也引起了不小争执,那时候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家百废待兴,按唐德宗的意思,春节就不要放假了,大家照常办公,恢复国家的元气,他自己也带头执行。但这个无私奉献的精神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有的大臣甚至以辞职威胁,吵着闹着要放假。经过反复权衡,唐德宗让了一步,大臣们也让了一步,改为单号上班,双号休息。这可能是古代最奇葩的制度了。本来春节的七天假,经过单双号的选择,还剩下三天。皇帝想工作,大臣们不肯就范,也难怪大唐难以复兴。
另外一个制度就是,在家与国之间,国比家大。对于京官而言,即便是放假,也先要上朝给皇帝拜个年,与皇帝共过初一。赶上皇帝高兴,可能就要跟大臣们多唠上几句。皇帝没事退朝了,京官们才能安心地回家过年。而对于地方官的一把手而言,放假也要在衙门里过,所以他们的家属最好是安排在衙门附近,才能得以团聚。虽然如此,他们还是偷着乐吧,因为到了民国时期,不管是除夕还是初一,公务员是没有假的,都得按点上班。想回家跟家人团聚,就等着下岗吧。
除了公假,古代人性化的“临时请假”制度
除了公假,古代还有“临时请假”制度,汉朝时叫“予告”和“赐告”。前者是因为大臣有功,皇帝特许的假期;后者是因为大臣有病,皇帝特准的假期。时间上都不会超过三个月。唐朝时有婚假、丧假、探亲假之说,比如儿子行冠礼可请假三天,儿女结婚可请假九天,亲属去世可请假一至七天,五月份农忙假和九月份的寒衣假可请假半个月。
除此之外,对于官员长期在外工作的,朝廷对于探亲也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在唐朝,父母在三千里以外生活的,每三年有三十天的探亲假;父母在五百里外生活的,每五年有十五天的探亲假。看似时间不短,但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计算上来回道路上的行程,其实这个时间也并不多。古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可以朝至夕至,我们看电视就能看到,远到三千里的行程,骑马还好说,如果坐轿或步行,那一个月也走不到。
对于有的官员来说,放假也不意味着休息。西汉名士尚子平,“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饮食”,放了个假去卖柴补贴家用;东汉名臣宋均,“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放了假要去学习;另一位东汉尚书令韩棱,“数月不休沐”,该歇假不歇假,因此感动了皇帝,因为他的敬业精神赏布三百匹。而蔡伦为了发明造纸,也是没有歇过休沐日,最终才有了伟大的发明。
对于想走邪路“上进”的人来说,放假则是巴结领导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利用春节期间,可以冠冕堂皇地送礼。腐败并不是现在才有,古代更甚,给上司或有关衙门送礼,起初是暗夜偷偷地,最后演变为朗朗白昼排队公开送礼,卖官鬻爵也并不只是和坤似的贪官,有时皇帝也带头干。朝代的兴亡,就在这乌烟瘴气中演绎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古代假期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春节是总结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古代官员的假期生活,对于研究当代官场生态,起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陆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