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中国传统

曹丕称帝后是怎么对待兄弟曹植的呢

发表于:2024-02-18 09:43:36 来源:柚子资讯

曹丕称帝后,是怎么对待兄弟曹植的呢?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对于曹植来说,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点,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文学上的成绩,曹植还差一点成为曹操的继承人。公元217年之前,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长期犹豫不决。到了公元217年,曹操才确立曹丕为魏国太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那么,问题来了,曹丕即位后,是怎么对待曹植的?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可以用严加防范,处处限制来形容了。

首先,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对于曹植来说,曾经身边聚焦了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现在,因为曹植失去了成为魏国世子的机会,这导致曹植不得不面临“树倒猢狲散”的结果。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襄樊之战中,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此举,显然是要给曹植一个立功的机会。这样,等到自己去世后,曹植依然可以成为曹魏的朝廷大臣。但是,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了,不再重用他。从这一角度来看,相对于曹丕,曹植确实不是适合的继承人。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在曹植看来,这是一个人生的转机,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魏明帝曹叡,要求得到朝廷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

最后,但是,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并且,魏明帝曹叡曹植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植在魏文帝、魏明帝在位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

除了封地上的迁移,曹植作为曹魏的藩王,还几乎没有掌握什么兵权。根据史料的记载,曹植直接掌握的护卫,只有100多人。与此相对应的是,明朝初期的藩王,比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则掌握了数千甚至上万的精锐士卒。

对此,在笔者看来,曹丕对于曹植等藩王的限制,促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宗室根本没有什么反制力量。试想一下,藩王只有100多兵马,怎么可能和司马懿相抗衡呢?并且,在曹植等藩王的封地内,曹丕还废除了藩王自行征辟属官的权力。如果曹植想要任用什么人才的话,必须要经过曹魏朝廷的批准。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在灰心意冷之后,曹植决定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同年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这即便是在汉末三国时期,也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了。曹植去世后,遵照他的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