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为什么会失败他没有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的
黄巢为什么会失败?他没有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的智慧
黄巢,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拉开了唐朝覆灭序幕。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往今来,如果造反的枭雄想坐稳江山,必须搞定地方士族、地方军阀、朝廷官员和读书人。
地方士族是帝国的统治基础,百姓可以不听皇帝的话,可必须听地方大族的招呼,搞定了他们,就搞定了绝大部分百姓。
读书人不能帮枭雄夺取天下,可他们的笔杆子决定了民间舆论。朝廷官员是地方士族、读书人两大集团中出类拔萃的精英。
至于地方军阀,重要性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黄巢屠杀了大批官员,又拿读书人开刀,已经失去了两大集团的信任和支持。至于地方士族,黄巢无意取悦。
最关键的是地方军阀,黄巢进驻长安之后,关中、河南、河中、大同、昭义、河东等藩镇都抛出了橄榄枝。客观地说,这是一个乐观的信号。毕竟,朝廷已经完蛋,不管谁做皇帝,他们都是雷打不动的土皇帝。
入城两次,屠城两次,黄巢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理念: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说白了,黄巢有黑社会背景,这就是他的家门底蕴。接下来的几个月,黄巢用武力横扫了长安战区,华州、兴平、富平、同州相继失陷。
问题是,黄巢攻占城池的目的不是经营,而是洗劫财富、粮食。据史料记载,老百姓不满黄巢的残暴统治,纷纷带着粮食躲进深山,构筑防御工事,决心与黄巢奋战到底。
不仅如此,由于连年战乱,长安城的粮食供给得不到保障,为了稳定民心,黄巢用重金求购粮食。可黄巢没想到,百姓竟然拒绝和他做买卖,以至于长安的粮价飙升到一斗三十缗。
古往今来,只要是农民起义军驾临,老百姓都会送粮送菜,热烈欢迎,手握重金却买不到粮食的起义军,恐怕也就黄巢这一支吧。
失去了民心,结果便是“号令所行,不出同、华”。客观地说,黄巢抢劫百姓,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毕竟,黄巢有数十万大军,每日耗费的粮食不计其数,而长安已经无粮可供。对黄巢来说,要么撤离长安继续打游击战养活军队,要么被困死在长安。
这种无解的困境,为黄巢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 上一篇:刘备的老婆两次被抓为什么每次都能毫发无损
- 下一篇:明朝隐居幕后的谋士大佬陈遇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