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为什么觉得自己并非武则天亲生的真相是
李贤为什么觉得自己并非武则天亲生的?真相是什么?
李贤,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大唐嗣圣元年(684),遥远的巴州迎来了一位大人物,他便是武则天的心腹将军,丘神勣。他此行身负武则天亲自安排的任务:“监视”废太子李贤。
一年前刚刚走出牢房,被流放巴州的李贤,听到丘神勣大驾光临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绝望。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末日来了。
此时,李贤忘记了充满诱惑力的皇位;忘记了高贵的太子身份。面对武则天这个连自己都搞不清是姨妈,还是妈妈的女人,他的心里充满了难以表述的辛酸:“你为何如此绝情?我的生命到底是谁给的?”带着满腹疑惑,可怜的太子李贤没有劳烦丘神绩动手,用一条白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保持了最后的高贵与尊严。
那么李贤为何会有这样的疑惑呢?他是武则天的亲生子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流言。谎话说一千遍,也成了真理,这便是流言可畏、三人成虎、曾参杀人的道理。
而明崇俨看出了武则天的心思,为了迎合她收拾儿子的想法,便利用了这一紧凑的时间编排了这个恶毒的流言。而且,在当时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没有一个人了解事情的内幕,也不敢当一个敢于制止流言的智者。于是,流言升温,最终酿成了惨祸。
那个负责“监视”李贤的丘神勣将军,在执行任务归来后,受到了武则天“严厉”的批评,认为他误解了圣旨,错杀了李贤,被贬到叠州当刺史。丘将军优哉游哉的在叠州度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便又回去当他的将军了。
所以,这一切说明李贤被杀事件,是武则天对儿子挑战自己权威的不满,是拔掉自己掌权道路上的钉子。她利用了明崇俨散布的流言,将儿子拉下了马,最后残忍杀害。李贤是她的亲生子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传说李贤感叹这一悲剧,留下的一首名为《黄瓜台辞》的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