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社会新闻

古代官员退休了一定要回老家吗

发表于:2023-12-19 11:32:06 来源:柚子资讯

古代官员退休了,一定要回老家吗?

“告老还乡”在中国古代,虽说是官员们职场生涯的基本套路,但并不是所有的年代都这样。比如北宋年间,高官们别管老家在五湖四海,退休后几乎都奔一个地方:洛阳。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北宋年间的洛阳,是大宋王朝的“西京”,地理上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宜居。外加北宋优待文官,高官薪水本就高得吓人。从宋仁宗年间起,北宋的退休高官不但能领到全额退休金,还可以担任“应宫使”之类的兼职,啥事不干就多拿好几份退休金。另外还有“恩荫”,也就是子弟学生都能沾光,跟着递补做官。这样既能毗邻汴京,还有有门生子弟围绕身边。对于有钱有闲的高官们来说,养老?洛阳当然是首选。

甚至到了明末时,徐阶这惊人的财富,也都成了小儿科。各级官员的仕途生涯,基本都是人前充清官,人后靠着“优免”特权,悄无声息的搂地捞钱。比如董其昌这种从三品的参政,都能囤积万顷良田。至于高官家族?那更富到瞠目结舌:无锡的华家,每年仅地租收入就有四十八万两白银。苏州钱家地跨三州,地租九十七万两白银。嘉兴的尚家积财百万两白银……家家富可敌国。

家乡产业如此丰厚,“退休生活”如此值得期待。这些高官们如何不思乡心切,只要退休,当然就撒腿往家乡跑。“前明富家甚多”的感慨,也成了晚明一大“标牌”。

可这“幸福生活”,说到底是钻了“优免”的空子,挖着朝廷的墙角。丰厚的家产收入,更是“阴食吾民之膏髓”。看过这真相,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看似繁华的大明朝,会在十七世纪被轰然“挖塌”。被吸够了民脂民膏的苦农民们,为什么又会揭竿而起?

一个看似简单的“官员退休去哪”的问题,其实就是个醒目的晴雨表,浓缩了多少兴衰教训。

时代报告杂志

前卫版面费

中外食品工业官网

美术文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