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军张燕最后是怎么成功洗白成为朝廷公卿
黄巾军张燕最后是怎么成功洗白成为朝廷公卿的?
还不知道:黄巾军张燕最后是怎么成功洗白成为朝廷公卿的?小编认为,这是他认得清形式,站对了队伍,明白跟着袁绍混,死路一条,跟着曹操混,保不定有口饱饭吃,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五年之后,即公元190年,汉灵帝去世,董卓趁着外戚势力和宦官实力火拼的时候率军进入京城,掌控了朝廷。稍稍平静的天下,再次陷入混乱。当时天下的各路黄巾大都被诸侯剿杀,像曹操在兖州吞并了三十万黄巾军。而幽州有公孙瓒,荆州有刘表,南阳有袁术,益州有刘焉,汉中有张鲁,各路枭雄各用手段,镇压黄巾,霸占一方。而当时的冀州,原本是韩馥的领地,可是袁绍却假借帮助对抗公孙瓒,乘势夺取了冀州。
冀州的许多州县,本来在张燕的手中。在韩馥时代,韩馥暗弱,而张燕也已经臣服于朝廷,两个人勉强算是和平共处。可是袁绍来到冀州,自然是把剿灭张燕,清除冀州的其他势力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张燕和袁绍之间,完全没有共存的可能。
当时,张燕已经率领十万人星夜兼程,分三路援救公孙瓒。可惜,天意弄人。公孙瓒曾经写了一封密信,派出使者,想交给张燕。公孙瓒邀请张燕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在易京北方低洼处埋伏,然后点火为号,自己立刻率军突击出城,前后夹击,必然会大败袁绍。计策本来不错,可惜半路却被袁绍截获。
袁绍得到密信之后,派人抢先去截击张燕部队,并且在易京北方的低洼地区埋伏,举火为号。公孙瓒以为张燕已经到达,果然率军出城,刚好进入袁绍的埋伏圈。公孙瓒大败,主力丧尽,只能退回城堡。
公孙瓒的易京拥有三四十米高的城墙,硬攻的话,袁绍军队必然死伤惨重。最好的方法便是引蛇出洞,在城外和公孙瓒决战。本来公孙瓒一直龟缩,没有机会。可没想到公孙瓒竟然主动出城,结果大败。而大败之后,公孙瓒军队死伤惨重,城中军民人心浮动。而袁绍也开始挖地道,越国高大的城墙,自己挖到易京腹地。当袁绍军队出现在易京城中的时候,公孙瓒知道大势已去,就杀尽妻女,然后自焚而死。
而张燕呢,在公孙瓒死后也被袁绍多番围剿,势力范围大大缩减,不得不退出郡县,重新回到山中,躲避袁绍的锋芒。
不过,袁绍最强大的时候,也就是袁绍开始衰弱的时候。
在袁绍夺取幽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0年,袁绍已经拥有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大州,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而曹操也在巩固兖州的势力之后,夺取了刘备(吕布)的徐州、袁术的扬州、豫州一部,而张扬等小小诸侯也逐一被曹操消灭。曹操已经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唯一的诸侯势力,成为天下第二号强人。可以说,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争斗,难以避免。
而黑山军首领张燕,恰恰活跃在袁绍和曹操中间。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袁绍拥有四州之地,军力强大,而曹操的地盘不足袁绍的二分之一,兵力更是远远不及。可是,“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张燕主动请求帮助曹操平定袁绍。这是为什么呢?
一来,是张燕和袁绍之间的仇恨已久。虽然说在袁曹相争的时候,袁绍对张燕表面上也算不错,一旦曹操被灭,那么张燕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二来,曹操虽然弱小,但是却“挟天子令诸侯”,拥有道义上的正确性。三来,曹操本人颇有谋略,于是,有天下枭雄之称的刘备也不得不拜服在曹操的脚下。而吕布、袁术、张绣、张扬之流那都是一时豪杰,可是都被曹操平定。
而最关键的,当是第四点。就是曹操对待归降之人,大都宽仁。在公元199年,也就是公孙瓒灭亡的同一年,张绣投降了曹操。对待公孙瓒的部下,袁绍是挥起屠刀,唯恐除之不尽;而曹操呢,对待一再叛变的张绣,甚至是害死了自己长子曹昂的张绣,竟然主动把女儿交给他,对张绣恩宠有加。可以说袁绍和曹操,对比鲜明。
事实证明,张燕的判断果然没错。在三年之后,即公元204年,冀州被曹操拿下。张燕因平叛有功,被封为安国亭侯,享受封邑五百户。不久之后张燕就去世了。在张燕死后,张燕的子孙继承爵位,绵延不绝,完全融入到魏晋士大夫行列。可以说,张燕成功的由一位黑道老大,洗白成为朝廷公卿。
- 上一篇:解析丰臣秀吉为什么如此看重小早川隆景
- 下一篇:包拯之子五岁就封官历史上是这样的吗